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和地方軍閥造反的事情不絕於耳,留給他們的後果無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有些是遺臭萬年。在衆多起兵的大軍當中當以藩王造反引起的影響最大,比如說西漢初年的七王治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這是因爲藩王造反具有一大先天的政治優勢。

從小生長在帝王之家,作爲黃子皇孫就分封在外鎮守邊疆,甚至掌握地方上的軍政大權,所以在造反的準備上自然比揭竿而起的農民更加充分。然而歷史上藩王造反卻鮮有成功者。在歷朝歷代的藩王造反中,成功案例貌似只有明朝的朱棣一人。

爲何燕王朱棣能夠造反成功,榮登大寶,登上千百年來藩王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小編總結出以下幾條原因,這些因素缺一不可,否則朱棣也會像歷史上的藩王一樣遺臭萬年。

首先非常重要的就是朱棣的軍事才能。作爲朱元璋的第四個孩子,在17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分封到北平,21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在朱棣鎮守北平期間,曾開展過兩次大規模的追殺北元殘餘勢力的行動,從那以後,蒙古人一聽到朱棣的名號,就談虎色變。由於朱棣的赫赫戰功,朱元璋也對他刮目相看,於是將北方領土的安全交給了朱棣,對於朱棣來說,這也是難得的歷練。

第二,建文帝的優柔寡斷。在靖難之役的戰爭過程當中,燕王朱棣經常是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所以說建文帝有很多機會可以殺掉朱棣,但是奇葩的是,朱允炆爲了不擔上殺叔的帽子,居然明下聖旨給前方將士,結果導致朱棣在戰爭當中毫髮未損。

第三、建文帝沒有識人之明。在戰爭爆發之後,建文帝居然把最高指揮權交給了沒有帶兵經驗的李景隆,本來在戰爭之處朝廷佔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結果卻是節節敗退,且不說戰場上的高低,單說朱棣在圍攻南京城的時候,李景隆居然率領部下大開城門向朱棣投降。

第四、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爲了給朱允文鋪路,大肆誅殺功臣。在大明王朝建立的時候,朱元璋爲了防止以後武將造反,於是採用非常血腥的方式,製造大量冤假錯案,以此爲藉口屠殺開國功臣,這其中名氣最大的有徐達、藍玉、馮勝、李文忠。導致建文帝在面對燕王造反的時候,根本無將可用,不得已只能啓用李景隆。

最後,中國地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作爲造反的一方,朱棣從寒冷的北方朝着溫暖的南方進軍,士兵的身體更容易承受,反過來說 ,當南方的軍隊進軍到北方的時候,難以忍受北方寒冷的氣候,士氣必然受阻。而且北高南低的地勢,決定了南方的士兵職能仰攻,這也是中國自古以來北伐極難成功的原因。

所以朱棣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自身才能的問題之外,天時地利人和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永樂大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