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中國A股的每一次趨勢表現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其中市值增減的最終變化,還是來自於行業中上市公司的價值體現。所謂質地好的公司確實能夠擺脫市場週期性,穿越牛熊市的考驗去完成市值高低點十倍的最終衝擊。但是,往往只有少數公司才能最終實現宏偉目標。更多的公司僅僅是完成指數行情下的歷史最高點的多次演繹而已,缺乏市值高位最終停留性。當我們反覆經歷市場週期變化之後,留給投資者彙總的實戰經驗更加值得歸納。

    當市場經歷2018年年初3587點回調之後,似乎誰也沒有意識到今年行情如此之難,似乎整個行業伴隨指數緩慢下行出現停頓的現象。不堪回首的一年原來如此之痛苦。下跌期的運行格局似乎與過往幾次大熊市有過之而無不及。開始的調整似乎還可以用技術因素解讀之後,2018年6月過後的連續陰跌更多來自於外圍因素帶來的痛點。跌跌不休的市場終於暫時在10月下旬2449點位置得到支撐性,期間經歷了2638點的無情跌破。這就是熊市,中國股市似乎經常會遇到類似的走勢,每一次其實都一樣心態,但沒有一次能夠徹底躲過的。

    市場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了風格切換,當更多投資者當前摸不到市場規律的時候,筆者需要告訴您藍籌類的上市公司機會其實是在2016年全年發生的,因爲5178點一路狂跌至2638點之後,接下來應該判斷的是大盤指數跌幅的極限性,快速跌了48%的局面,對於指數而言已經是短期足夠大的一個幅度,同時配合跌速快的特徵,充分去槓桿調整的意義十分重要。恐懼迷茫中,大盤2638點後市場又在暗示哪些價值規律,顯然是指數繼續深度下行空間有望徹底風險,重要選時時間已經到來,隨着中字頭類上市公司的崛起,指數的反彈也越發更加充分。

    對此,當市場經歷了2018年調整行情之後,我們更加認識到市場月線自從2000年之後正在經歷第5次的中期技術性底部行爲。且這樣的行爲更加符合政策底,資金底,市場底的行爲共振。最終完成構築行爲的過程需要進一步時間的打磨實現,所以請投資者稍安勿躁,耐心等待中期佈局機會的出現。這樣的區域一旦完成構築,應該屬於中期看多、短期看多的交易法則去對待。短週期因爲調整時間維持9個月節奏,更多需要底部震盪期的盤整,短期還會頻繁震盪,但策略性指引告知我們下一步應該是如何去做了,此時不要犯錯誤,耐心一旦準備好更多的子彈。

    筆者強調市場共性中無論任何個股都會受到市場下跌週期影響,指數見底無論是2638點還是2449點,同樣會造成調整充分後的藍籌品種和中小品種的不同風格選擇,成熟投資者更應該合理看待超跌品種的抄底機會。順勢而爲,尋找資金的趨勢性,優質藍籌率先走起,直接撬動指數空間。如果投資者選錯的小盤股,相反失去藍籌股,顯然2016年似乎表現不太明顯,進入2017年上半年就差別更加巨大了。有題材優勢的個股可能震盪表現後給你出逃機會,沒有題材的公司越來越低的價格,即便反彈很難達到預想空間,更多是消耗時間,被套更長時間將就此出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