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和年齡無關——小橋

明末年間,有一副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副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裏人說了句: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着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裏奪出。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爲《剩山圖》,後半截爲《無用師卷》。

畫這副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年)

生活中,我們總談論着理想、願望,卻未曾爲了這些願望努力着。即使在努力也會有各種不堅定的想法,時而發現自己一生一事無成,便開始抱怨自己碌碌無爲。

生於公元1269年的黃公望,從小熟讀四書五經,直到45歲時才當了一名書吏。又因上司貪污舞弊牽扯於他,被抓。出獄時,年已過半...雖然前半生由於各種事情緣由過得碌碌無爲,但是這並不能阻擋黃公望對人生的嚮往,自那時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着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現在,當我們面對夢想時總會望而止步,但那時的黃公望不會,他想學畫畫,就立刻去學了。

當他見到畫家王蒙時,並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而是: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但這並沒有擊敗黃公望,他已經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任何看法了,他開始從一張白紙出發。每天靜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直直的盯望對面的山,一看就是數十月。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着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王蒙說: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裏,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裏,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隻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晚年間,遭遇報復的黃公望被好心人救了,便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裏,這裏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所以稱爲“筲箕泉”。風景秀麗,樹木蔥蘢,山巒起伏,真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黃公望一到這兒,就被這裏的美麗景色給吸引,安心的在這裏住了下來。

他沉浸於此地山水之中,一開始還不敢去遠的地方,害怕再次引來的報復,久而久之,發現並沒有異狀,便開始滿山的轉悠,但凡是難得一見的勝景,黃公望都會立刻拿出畫具,將自己眼前的景色記錄下來。

80歲那年,纔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期間斷斷續續,歷經數年,黃公望爲這幅圖作題之時都還沒有最後竣稿,而那個時候黃公望已經83歲,絕對是他技藝最精湛的時候。84歲時,被後世稱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富春山居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巒深秀,筆墨紛披,蒼茫簡遠,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作的瑰寶。不過可惜的是,後來因爲人爲的原因,《富春山居圖》最後燒成兩段,後人分別取名爲《剩山圖》和《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局部

故事講到這裏,其實並沒有結束,小橋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你能活出自己,完成夢想!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