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一直以来都在我国有着较高的人气,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学医学专业的同学数量更是一直不减。但是在近几年的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而言,医学专业令人意外地出现了疲态。

今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各级医生工作压力偏大,周工作时长均远超法定40小时/周工作时长。其中,初级职称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达到周均52小时。而工作时长最短的副高级医师,其周均工作时长也可达到49.1小时。仅有11%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长可以接近40小时。

据《2017中国卫生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达到319万人。较十年前的212万人增长50%。相比于医师总量増长,医生群体在学历上的结构性变化更加明显。

从2007年到2016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从2007年的69万增长到2016年的163万,综合增长率达到136%、净增长94万人,结合医师总量净増长107万人,我们可以认为,近十年的医生群体增长,主要来源于高学历医生的增长。

调查显示, 14.6%的医师经常熬夜,仅 8.1%从不熬夜。值夜班是医师工作的常态,只有合理安排夜班值守,尽可能保障医师休息,才会有更好的工作效果。

大量工作下,仅有 24% 医师表示能够休完年假,23.6% 不休年假,一半医师少休,4.4% 医师不知道有年假。

作为“健康守护者”的医师群体本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师猝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另外还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等疾病。

还有39.6%的医师做不到每年体检,其中9.4%的医师从不体检,11.5%的医师从不锻炼。

33.2%的医师有一种疾病,两种疾病以上的的占5.9%。参与被调查的医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该症状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心理因素,还有可能是身体一过性不适。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就医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承载这一需求的广大医师常常加班加点,负荷过重。高强度的劳动,医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政策、举措来共同守护广大医师们的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译见网络汇编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