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借助思维方式理论,实证心理学家们就可以去研究文化的特定方面和具体影响了。许多与思维方式相关的研究都会要求参与者完成一项简单的阅读任务,让他们读一篇短文,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短文中所有的代词。

思维方式

在现代心理学的萌芽阶段,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聚集了一些动机研究领域的先驱人物。他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认为人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系列阶段完成的。并且,第一个阶段甚至在受到刺激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我们管这个心理准备阶段叫做思维方式的准备。

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方式也相当于是决策控制面板上的某些操作装置。这就意味着,在做决策的时候,碰巧处于激活状态的那个思维方式有时会成为这个决策的驱动因素。因此,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可能取决于我们在做决定前所处的认知活动状态。

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理论

在与思维方式相关的理论中,有一个理论不仅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认可,也受到了大众的推崇。这就是基于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理论。德韦克以一群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能力和才华是一个人的固定属性,这就是所谓的固定型思维方式。用固定思维去看待事情的人,会把某些方面的成功简单地归功为内在天赋;当然,他们也会把失败归结于缺乏天赋所导致的。此外还有一组学生,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得到提升的。他们便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这类人不会认为成功是天资聪颖的结果,他们更相信天道酬勤。

德韦克的研究表明,固定型或成长型思维对人们的影响是长期的。但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努力,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可以转变的。虽然德韦克提倡的是从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转变,但从理论上来说,反向转变也是有可能的。

思维方式理论常常被心理学家们用来研究文化差异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文化在了解人类心理、特别是理解人类决策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文化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不仅难以界定,更是难以研究。但是,借助思维方式理论,实证心理学家们就可以去研究文化的特定方面和具体影响了。事实上,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种特定的方法,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一致的认知准备,去接受某个观点或给出某种反应。

例:有一个思维方式理论叫做“自我建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对自我的看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会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己之名,行自我之事;还有一类人,会认为自我是家庭、公司、社会甚至国家等集体中与他人相互依存的一部分,而自我的行为会影响到这个集体中其他成员。并且心理学家们发现,我们的自我认知还是会以其中一种思维方式为主导的。

不过,思维方式也是具有可塑性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事实上,人们还是挺容易在类似的观念上做出改变的。这种可塑性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许多与思维方式相关的研究都会要求参与者完成一项简单的阅读任务,让他们读一篇短文,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短文中所有的代词。有些参与者阅读的短文是用第一人称单数“我”来写的,因此会涉及很多与个体自我有关的指代。而另外一组参与者阅读的段落则是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写的。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单数或复数代词上,就能成功地让参与者的思维方式发生短暂的转变。当你在几分钟之内不停地看到“我,我,我”时,你就会转换成独立个体的思维方式,这种转换虽然只是暂时的,但至少也会持续几分钟。而当“我们,我们,我们”不停地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开始用集体主义的思维去看待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