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虎爪在技术结构上似乎很有压迫力,加之步型变化,如拳照所示,从形态上不难看出它的技击性。我们尚不能完全否定技术的技击可行性,但针对虎爪与下颚的关系,笔者以为有不妥之处。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我们许多欲求掌握武术技术的人,有一个共性的心理状态,就是希望技术本身实用。包括传统的武术套路技术和散打技术,倘若自己学的技术不能用,那它将会引起练习者极大的反感。由于对技击技术的热切追求,为熟练地掌握技术,不惜付出大量的体用之劳,却不习惯去科学地、与客观地研究技术。这里,研究技术主要指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及客观性,以及它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对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这似乎已往均是一个少有涉及的方面。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现在付诸文字的实用技击技术,并没有从客观上考虑技术,却仅站在自己门派的观点上分析自己的技术。通俗地讲,只是叙述自己的技术多么实用,讲解技术的变化过程,而对技术使用上更为复杂一点的,诸如生理结构,技术结构自身的局限性则很少涉及,甚至根本不涉及。

虎爪、龙爪均为南派拳法特有的手法,这种手法以其手法结构,表现出攻击意识的技击气氛,加爪的称谓形象化,很容易使人和虎爪的锐利联系起来,主观上具有形成实用性的整体观念。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虎爪,最常用它的南派拳法有洪家拳,相传是福建省茶商洪熙官从少林寺至善禅师和尼僧方永舂学来后而创始的,先据说虎爪不是为了仿照虎爪的乱抓,目的在于以此来擒拿和推脱对方关节。说到此,虎爪的实用性就很明确。

所谓虎爪,主要指练习者五指自然张开的同时,第3第2指节弧状自然向内绷劲弯曲,显得非常有力。请参阅图①“猛虎下山”,选自林世荣虎鹤双形拳照。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虎爪在技术结构上似乎很有压迫力,加之步型变化,如拳照所示,从形态上不难看出它的技击性。这种套路中的技击性在实践中是否具有相同的客观性,是人们所感兴趣的。同时就其能用与不能用,确实也是最易引起不同观点的关结所在。如果把这种技术绝对化了,或说能用,或说不能用,这自然都不妥。再好的技术,它都是相对而言,就在于它或是正确的同时,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对虎爪的实用性,有人以为它可以将对手的下腭向下推,用力使其下腭关节脱臼。

我们尚不能完全否定技术的技击可行性,但针对虎爪与下颚的关系,笔者以为有不妥之处。请参阅图2,下腭关节上下活动幅度较大,作用力若是向下或向上,仅从关节结构上不易脱臼。左右活动除了图示的4个对称的关节加固以外,还有近10束对称的肌肉附着在下腭周围,加上下腭活动 又较为灵活,它给虎爪试图使其脱臼提出了很大的困难,亦说明这一部位施之以虎爪,一般难以见效。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从实战上讲,下腭活动颇为灵活,双方均不易捕捉住小小的下颚。倘若孤使虎爪去扣对方下腭,在很大程度上因上述的因素使此招难以凑效。因此,笔者以为实用技术首先要注意的是技术结构和欲攻击的部位特点,有时部位自身特点往往会超过技击技术的特点。这一点很重要,已往我们易忽视。

虎爪的手法变化,除了套路演练的技击意识,就手法自身特点来讲,它对脸部攻进性是不容忽视的。.这个不容忽视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弯曲后的手指,其力点硬度增加了,攻击时曲扣的形状,较为容易针对面部器官施之有力地攻击,远不是有人以为的“抓”“推”下腭的狭义应用。

对虎爪的演练性和实用性均需作更进一步地研讨,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则不可取。

(文 张旭 绘图 郭兵)

南拳中“虎爪”的实用价值和技术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