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初唐诗人陈子昂诗歌中运用的大量“白色”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白日意象是陈子昂诗歌中另一组重要的白色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白日往往是含有光明、上升和政治清明等寓意,而在陈子昂诗中却多以“白日颓迁”的形态存在,如“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感遇》其二)、“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感遇》其二十二)、“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摘要:初唐诗人陈子昂诗歌中运用的大量“白色”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意象的运用与陈子昂的思想品格、道家家凤有着莫大关联,也与白色意象本身的特征有关。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白色;意象 陈子昂存世的诗歌并不多,据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所录,共128首,其中55首诗歌中出现“白”字,除去出现“白帝城”、“白登道”与白色意象无关的两首诗外,计有53首诗歌运用了白色意象,几占陈氏诗歌总数的一半。这些白色意象种类繁多,又皆具深刻内涵,且多有陈子昂自己的个性特征。如白蘋、白刃、白芷、白林、白头(翁)、白虎、白社客、白璧、白林、白玉、白发、白楼、白眉、白马将、白羽等等。而犹为突出的有白云(期)、白日、白露、白鸥鸟等。陈子昂在这些极具个性色彩的白色意象中,大多深有寄寓。 一、陈子昂诗歌中的几个典型白色意象及内涵 (一)白云意象 “白云”(或白云期)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在陈子昂诗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感遇》三十八首中就出现了五次,《感遇》诗之外更是不胜枚举。如: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轩辕台》)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答洛阳主人》)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东征答朝臣相送》)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南山家园》) 白云岷、峨上,岁晚来相寻。(《赠别冀侍御崔司议》)白云意象在陈子昂的诗中大致有如下几种内涵:一是象征高洁渺远、孤高闲澹的品行,二是象征无所作为、不切实际的处世与治国之道,三是寓意养晦待时以冀择机再起的庇护所,四是超然物外、象征自由生命境界。这些内涵既有对传统白云意象的继承,又有陈子昂自身遭遇和志趣的加工。诗人以“白云”为对象,在不同的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态度。这其中,寄寓诗人隐逸志趣和追求自由无碍的生命境界的方面是最具典型性的。如《感遇》其三十六:“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梦登绥山穴,南登巫山芝。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将永矣,感悟不见之。”诗中,陈子昂通过神游白云仙境,登山采芝的想象和醒来后一切化为幻影的强烈反差,寄托着对现实的极度失望和不满,以及游于自由生命之境的人生理想。 (二)白日意象 白日意象是陈子昂诗歌中另一组重要的白色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白日往往是含有光明、上升和政治清明等寓意,而在陈子昂诗中却多以“白日颓迁”的形态存在,如“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感遇》其二)、“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感遇》其二十二)、“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赠赵六贞固二首》其二)、“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沈。”(《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等,这不得不说与陈子昂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有莫大关联,同时也大多与陈子昂面对现实的心境有关。陈子昂所处的武则天时代,酷吏横行,政治黑暗,许多正直的大臣都遭到迫害,可以说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危。陈子昂诗中屡次出现的白日意象明显是这种现实政治环境的折射,而白日颓迁,既是对这种肃杀的环境的烘托,也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 (三)白露意象 这一意象同样在陈子昂的诗歌中多次出现,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既点出了梁王东征的时令,即凉风至而白露已下的肃杀秋季,烘托出战争的残酷,更暗喻着诗人以此警醒当政者“慎佳兵”态度。诗人还往往以白露意象表达对年华空度而理想落空的忧伤,如“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等句。此外,白露还作为当时酷吏当道,天下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如“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深刻的描绘了当时许多正直大臣饱受酷吏迫害的情状。 (四)白鸥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中,鸟类的象征意味十分明确,常用是否自由的鸟比喻人生理想是否达成。在唐代以前,“鸟”这个特指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时期,在曹子建、陶潜等人的作品中可见一斑。并且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文人们给鸟类赋予了其特有的指向意味:自由和苦闷。也正是其所蕴含的复杂象征意义,适应了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文人的心态:向往自由和对现实压抑的苦闷心理。但是在陈子昂的诗歌中,白鸥的意义更加复杂,鸥,象征着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白色,则增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在诗歌中,陈子昂借白鸥的自由飞翔,寄托了自己希望远离现实,避世幽居的心态,在只有借助这样不同寻常的鸟儿,来排遣自己因为现实而不得伸展的苦闷。 二、陈子昂诗歌中多白色意象的原因 (一)诗人人格品性的选择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具有纯洁无瑕的特征,因此向来象征着完善的道德人格,是代表德与善的颜色。陈子昂,一个极度关注社会敏感仕人,一个目光长远,跳脱自我的诗人,他所关注的东西,已经超脱了固有的得道成仙,他的目光从天上转到人间,从自我外放到他人,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他理解了自己的历史责任,也正是这样,其诗歌中的“白”,已不简单是一种自然外在的视觉效果,而是投射上了诗人自己的精神烙印,具有符合那个时代的丰富内涵。“白色”不仅仅是避世,更多的是截然相反的“入世”,隐居只是一个从终南山走向大唐朝堂的捷徑。 (二)色彩心理的自然投射

诗人心理洁白无瑕,理想高远,生命中一直追求者美好的理想。陈子昂所处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人才选拔制度相较于魏晋时期的察举制而言更加具有广泛性,他打破了以往以高门大第为主的门阀制度,将选材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中下层,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们有了可以施展抱负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知识分子们都跳脱了以往旁观者的身份,而是用主人翁的精神来评判这个世界。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现实即给他们带来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可能,也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不仁。在《感遇》中,陈子昂多次出现了“白日”的意象,这既是诗人由于自身际遇的坎坷的一个体现。诗人无疑是不能超脱世间的,但是社会现实的残酷,又导致诗人的一腔抱负不能够施展出来,“学而优则仕”,这样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陈子昂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对自己一样的人的同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