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认知世界是起源,认知自我是重点。

《大学》之中“格物致知”篇章中,讲述了穷尽事理的意义和内涵。

所谓的“格物致知”,就是对于事情有一个穷尽道理的意思,格就是格除的意思,也就是去除思想的杂志,不会被事情的表面所蒙蔽而探究事物的本源。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抛开表象看本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修行自己的心灵美好。

《格物致知》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这就叫万事万物已被认识研究,知识达到了顶点。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陷入迷茫,他们向往的一个状态,就是能够对于事物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就如同王阳明在年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朋友“格竹子”,就是想认清事物本身的道理,找到事物的本源规律,当圣人,当圣贤。

但是当我们真正绕了一圈之后,才发现认知世界是最初的根源,而最终的终点是认知自我,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状态。

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够清醒的认知自我,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总会因为自己情感,而忽略了对于自己正确的定位和认知。

就好像有的人在工作中好高骛远,大学刚毕业就想去公司当主管,甚至有的人刚创业的时候,就想去做很大的老板,都是因为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树立了一个理想和目标,但是当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发生矛盾的时候,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还一意孤行,说的好听叫执着精神,说的不好听,就是撞了南墙也不知道回头。

所以要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避免当局者迷的窘境,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才能客观的评判自己,自己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自己的长处短处,这样才能发挥主观的优势。

唐代的著名诗人陈子昂,他小的时候就跟父亲来到了京城长安,但是他生性好玩,不喜欢读书,每天就跟着朋友出去打猎游玩,要不然就是找人斗鸡。

随着时间推移之后,他逐渐长大了,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不学无术,也开始替他担心。可是他从小游荡惯了,哪里肯读书呢。

有一天,他经过一家私塾,这个时候他听到私塾先生说:“一个人是否能够享有荣誉或者蒙受耻辱,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品德,品德好的人自然会享受荣誉,品德坏的人也自然会蒙受耻辱。

一个人如果放任自流,行为傲慢,就无法得到别人的尊敬。要想学有所成,就要用学来的道理对于自己进行检点,如果坚持这样做,学问和知识就会慢慢的积累增多,人生也会有更好的成功。”

陈子昂听了私塾先生的话之后,大为振奋,他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就是先生所说那个不学无术没有长进的人,从此之后开始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每一次的反思都会让自己成长。

如果缺少了反思,很难成为留名千古的大诗人,必须要适当清理内心的自负自满,才能有更好的成就。

吸取过往的经验,才能避免更糟糕的人生出现,充分的认知自己,才能在人生这一个有限的旅程中做最好的自己。

《大学》之中说“格物致知”,是让我们认知事物的本源,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的,是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