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的一天凌晨,杭州某醫院急診室的李醫生接診了一位昏迷的女孩,褲子上沾滿了血跡。

抱她來的男性稱,孩子自己摔傷了。

李醫生常規檢查發現,女孩血流不止的原因是女孩下體撕裂。她便偷偷地報了警,一起喪心病狂的侵犯幼女案因此曝光。

出事的女孩未滿12歲,該犯罪嫌疑人竟是女孩最喜歡和最信任的鄰居叔叔。

天真無邪的她,頻繁出入叔叔家,有時候還整夜留宿。

用女孩自己的話說:叔叔很關心她,會給她買零食,帶她出去玩,“生病”了還帶她看醫生,比爸爸媽媽對他還要好。

就是女孩口裏千好萬好的叔叔,一次又一次利用她的年幼無知,用安眠藥讓她失去意識,最後導致下體撕裂,血流不止。

2006年,東西方性學研究所對200名中國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

19.3%的中國青少年在12歲以前一次或多次遭遇性騷擾和性侵害;

言語性騷擾12.5%

撫摸或親吻乳頭和臀部11.2%

撫摸或親吻性器官9.8%

他人暴露性器官7.2%

企圖性交(強姦未遂)3.6%,強姦2.5%。

導致孩子被侵犯的大部分原因是:父母不對孩子做性教育啓蒙,更有甚者以談“性教育”爲恥。

最近下樓溜孩子,都會碰到京京媽用樹枝打孩子手。

一邊打一邊呵斥他:“叫你摸雞雞,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玩雞雞,不可以玩雞雞~~~”

第一次看到這一幕,大概是一個月前。南昌天氣回暖,很多兩歲左右的孩子,脫下了尿不溼,改穿開襠褲。

暴露性器官的幾天以後,京京只要手裏沒事,就去捏、拉、扯雞雞,京京媽看見了,羞辱感急速上升,剛開始好好勸說,結果孩子越玩越歡。

無計可施的她,採用了小區裏“老人家們”的建議,見他玩一次打一次手心。

效果卻微乎其微。

昨天,看到她打孩子越打越厲害,就找她聊了一會。

勸她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都喜歡玩雞雞,我兒子以前也這樣,白天有其他玩的就還好,一旦安靜下來,或者是睡覺,就老喜歡玩。

她很心急地問我:“那你是怎麼禁止他玩的?

“順其自然地過度一段時間,好好和他解釋身體器官,包括隱私器官,讓他認識自己的身體,慢慢就不會玩了。”

京京媽很驚訝地看着我說:“這種事情還解釋,那說得出口。”

美國旅美醫學碩士楊舒越曾表示:早期性教育啓蒙,有利於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更有利於給予正確的引導。

真正的性教育啓蒙,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難以啓齒,更不可能一下子就學壞。

父母要想孩子身心都健康,真的要改變自己的刻板觀念。

前段時間,有一父親發帖求助。

家中攝像頭拍到四年級的兒子和女同學半躺沙發上。

老父親一心慌,就發了微博求助:

該怎樣教育兒子,不想打擊他自尊心,

用不用跟他班主任說,讓他們調一下座位,

那女孩在兒子後排右側!

現在還小,往後學業還長着呢,很是擔心!

一條微博,分分鐘讓網友操碎了心。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2歲多,就表現出男女方面的性別差異,比如:女孩毛絨娃娃,男孩愛車;女孩喜歡過家家,男孩喜歡瘋打。

3歲孩子已經開始有了性別意識,並且在兒童階段,孩子可能不知不覺的出現“性探索”的行爲。

比如:五六歲的孩子熱衷於玩“結婚”或“醫生檢查身體”等遊戲。

對於孩子的“探索”,父母越是遮遮掩掩避諱談性,孩子可能越是好奇,越覺得神祕,最後演變爲自己偷偷探索。

講真,性教育作爲人格建構的一部分,不僅要父母對性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正確的“性態度”。

最高人民檢察院,曾微博推送了一條消息,劃線部分的確讓人觸目驚心。

在網上也看到類似數據,性侵者有40%來自兒童所認識的鄰居、社區成員、朋友或者老師等;

47%來自與兒童有血緣關係的人;而陌生人,僅佔8%~10%

關於性侵,曾有人呼籲:你嫌性教育太早,性侵者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孩子遭遇性侵的新聞,網上隨便一搜,信息量鋪天蓋地而來。

父母的避諱,真的不是在保護孩子的童真和純潔,而是再給犯罪者增加機會。

那麼性教育如何啓蒙?啓蒙關鍵在哪?

首先是對身體啓蒙——3歲前,教會孩子認識身體,包括隱私部位

事實上,3歲前的孩子看到隱私部位,並不會聯想到性,聯想到性的是成年家長們。

二胎一直堅持母乳餵養的家庭,應該有這種經歷。

給小寶餵奶,大寶會很好奇地湊過來看,有時候還會摸一下,偶爾還會喫一口。

有部分大寶還會很認真地告訴爸媽:“我也是喫這個長大的。”

三歲前的孩子還會自發地問一些“奇怪”的身體問題:

“妹妹/姐姐爲什麼沒有雞雞啊?”

“弟弟/哥哥爲什麼有雞雞?”

“爸爸爲什麼有雞雞,二媽媽沒有?”

當孩子問這些的時候,建議父母用理性的、科學的方式,很平常地告訴孩子:“男孩纔有雞雞,女孩子沒有。”

男女有別,從這刻開始!

在性教育比較超前的歐美地區,他們會在課堂爲孩子設計的精子類的玩具,形象地讓孩子們看到精子的樣子。

孩子們可愛、好奇、單純,完全不會亂想,會由情境引發亂想的其實成年人。

其次意識啓蒙——6歲前教會孩子保護隱私

有專家認爲5歲是幼兒性教育啓蒙的最佳時期。

孩子懂得身體以後,就放手讓孩子自己洗澡,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去接觸自己的身體,當然異性父母最好不要在這個時候給予幫助。

既可以讓孩子懂得身體是自己的,也懂得身體也有隱私。

教育孩子:在學校,不可以摸女同學的胸部,內褲覆蓋的範圍,是個人的祕密區域,不可以分享,更不可以讓人摸和看,我們要保護起來。

再次認知啓蒙——12歲前教會孩子自保。

這個階段的性啓蒙,是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同時,要學習自我保護,並且這階段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理念,要比單純地講解生理結構效果更佳。

告訴孩子,“若有人觸摸你,一定要馬上逃離並告訴家長,若是被威嚇要保守祕密,也一定要說出來。”

據說在美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老師會定期給孩子“提醒便條”。

告訴孩子壞人慣用的欺騙伎倆,警告孩子們不要去偏僻荒涼之處,遇到可疑人員。

比如跟蹤者或偷拍者等要警覺,遇到危險立刻大聲呼救並逃跑,並立即報警等。

最後愛情觀啓蒙——告訴12歲+的孩子什麼是底線

12歲是父母最擔心的青春期,這個年紀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概念和意識,給他們講道理是是完全行不通的。

電影《完美陌生人》有一個鏡頭,講的是爸爸,在得知女兒談戀愛並將與男孩約會,他在女兒的包裏放了一個避孕套。

喫飯時,女兒打來電話問父親:該不該去男孩家過夜?。

父親說:

“不要因爲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你也別指望我多支持你去。

但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不僅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

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爲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爲你還有大把時間。”

父母對於快長大的孩子,既要做最壞的打算,但也盡全力給孩子最堅固的人生保護。

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知,有利於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更有利於正確地引導。

因爲性啓蒙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愛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