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寸心

——唐吉慧先生編

《陳伯吹書信集》

作者:陳佳洱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父親已經步入耄耋之年,由於上海的冬天沒有暖氣,每年冬天父母都要到北京來過冬。父親的行李箱裏有一半都是信件,這些信件是他在上海時來不及回覆的,也是他到北京後要做的工作。

陳伯吹

父親對於回覆讀者、作者的信件十分認真,這是他從事教師、編輯、作家工作幾十年養成的習慣,無論來信是小學生、中小學教師,還是作者或出版行業的領導,他都熱情洋溢地回信,從不敷衍。

從上世紀30年代初,他在上海大夏大學半工半讀,兼職做幼兒師範的教師,同時應北新書局的邀請擔任《小學生》半月刊的主編開始,六十六年中,他回覆讀者、作者的信件估計有數千封之多,由於年代的久遠,很多信件都已經無從查找。此次由年輕的寶山同鄉、散文作家唐吉慧先生多方蒐集,彙集在這本書裏的信件有150多封。這些信件的收信人有中學生、家長、教師、業餘作者、著名作家、出版社同事、作協領導等等。收錄信件的寫信時間從1945年到1996年,其中有1949年至1951年致常君實的毛筆信五封,十分珍貴。每一封信件都可以有一個故事,特別是一封給我父親終身的朋友,位育中學校長李楚才先生的。父親和李楚才先生的友誼真摯又深厚,他本人是教師出身,他喜歡交教師朋友。1972年他從上海郊區奉賢五七幹校回到上海不久,就和李楚才先生延續了友誼,每週六晚飯後,他慢慢地步行到李楚才先生家,兩位老朋友便開始了友誼的交流。

陳伯吹致常君實信札(1949年12月15日)

寫於1948年4月17日的信件,是給爲《大公報》副刊《現代兒童》投稿的業餘作者張啓鈺的。張啓鈺那時正在英國接受水兵培訓,他給《現代兒童》副刊寄來稿件,介紹英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給《現代兒童》寫信,介紹英國兒童和水兵的生活,並寄來200多張畫片和明信片。張啓鈺回國後是“重慶號”上的水兵。我父親曾寫信給他,勸他“良禽擇木而棲”,意思是要他脫離國民黨軍隊,選擇到人民一邊。張啓鈺後來參加了“重慶號”的起義,他是“士兵解放委員會”的27名成員之一。

對孩子的愛貫穿於父親的一生之中,在這些信件中有一封是回覆一位初中學生周彥菁的,小讀者在來信中傾訴了對升學問題的苦惱,父親寫了一封1400字的信,如同一位教師對學生諄諄誘導,鼓勵他“挺起胸膛,正視前方”,“迎上前去,思索它,分析它”。爲一個初中即將畢業的孩子既指出了要改正的缺點又指明瞭努力的方向。並引用了古賢邵康節先生說過的話:“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際在於春,一生之際在於勤。”要周彥菁同學好好安排時間,鍛鍊意志和毅力,勇往直前,取得進步。

另外,父親也曾給1981年獲得萬國郵聯國際少年書信比賽金質獎章的趙爽同學寫過十幾封信,鼓勵她在文學上繼續努力,爭取做一名兒童文學作家,這次吉慧通過《中國新聞週刊》社黃衛得到了趙爽的通訊方式,並聯繫到了已經定居德國二十多年的趙爽,可惜由於數次搬家,信沒有被保存下來。

感謝唐吉慧先生做了那麼好的工作,讓我們能看到父親七十餘年寫作生涯中工作軌跡的一瞥,這些信件對於研究父親的一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以此書信集爲開端,相信會有更多的書信被發現、被研究。當然也要感謝寶山區文廣局、寶山區文聯給予此書出版的大力支持。

陳佳洱  2018.2.27

(作者爲陳伯吹先生之子,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

陳佳洱爲本書作者簽名併合影留念

贈書啦!!!

現在只要在上海寶山微信對話框回覆“尺素寸心+姓名+手機號碼+快遞地址(含郵編)”,10位幸運網友將有機會獲得《陳伯吹書信集》一本,小夥伴們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編輯校對:盛傑、王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