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我們都愛甜食,但飲食中過多的糖分會導致體重增加,引起肥胖、蛀牙甚至糖尿病。很多人知道自己不應該喫糖果、冰淇淋、餅乾和蛋糕,也不應該喝可樂和含糖蘇打水,但有時候,這些東西就是如此難以抗拒,就好像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這種嗜好。

艾米·瑞切特(Amy Reichelt)是一位營養學和神經學專家,她的研究重點是如今的“致胖性”飲食如何改變大腦。她想知道我們喫的東西會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爲,以及是否可以利用其他生活方式來減少大腦的變化。

確切地說,我們的身體都是依靠葡萄糖運轉的。葡萄糖的英文“glucose”來自希臘語的“glukos”,意思是“甜的”。葡萄糖爲包括腦細胞(神經元)在內的所有人體細胞提供能量。

喫糖引起的多巴胺“衝擊”

從演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原始祖先是食腐動物。含糖食物是很好的能量來源,所以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發現甜食尤其令人愉悅。帶有噁心氣味、苦味和酸味的食物可能尚未成熟,也可能有毒或已經腐爛,這些食物都很可能導致疾病。

因此,爲了使生存機會最大化,人類發展出了天生的大腦系統,使我們喜歡甜食,因爲這種食物是身體的能量來源。當我們喫甜食時,大腦的獎勵系統——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被激活。多巴胺是一種由神經元釋放的大腦化學物質,屬於神經遞質,可以傳遞興奮及開心等積極信息。當獎勵系統觸發時,會強化我們的行爲,使我們更有可能再次進行這些行爲。

喫糖時產生的多巴胺“衝擊”會促使我們快速學習,優先找到更多這樣的食物。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甜的、富含能量的食物。我們不再需要特別搜尋含糖食物,因爲它們隨處可見。不幸的是,我們的大腦在功能上仍然和我們祖先的非常相似,大腦真的很喜歡糖。那麼,當過度攝入糖分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糖能重塑大腦嗎?

大腦通過神經可塑性過程不斷地重塑和重新連接。這種改變可能發生在獎勵系統中。通過藥物或攝入大量含糖食物反覆激活獎賞通路,使大腦適應頻繁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種耐受性。就甜食而言,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喫更多的糖才能獲得同樣的滿足感——這是上癮的典型特徵。

在科學家和臨牀醫生之間,食物上癮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雖然我們的身體確實會對某些藥物產生依賴,但是當你需要食物來維持基本生存時,你是否還能對食物上癮就存在着爭議。

大腦需要糖,更多的糖

無論我們是否需要食物來爲身體提供能量,很多人都經歷過對食物的渴望,尤其是在壓力大、飢餓或面對咖啡店裏誘人蛋糕的時候。

爲了抵制食慾,我們需要抑制自己沉溺於這些美味食物的自然反應。抑制性神經元網絡對行爲控制至關重要。這些神經元集中在前額葉皮層,這是大腦中參與決策、衝動控制和延遲滿足的關鍵區域。

抑制性神經元就像大腦的制動器,能釋放出一種名爲伽馬氨基丁酸(GABA)的化學物質。對大鼠的實驗研究表明,高糖飲食可以改變抑制性神經元。糖餵養的大鼠也更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爲和做出決定。

重要的是,這表明食物確實會影響我們抵抗誘惑的能力,這可能就是爲什麼人們很難改變飲食結構的原因。

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評價自己在感到飢餓時,以及剛喫過東西時對高熱量零食的渴望程度。對於那些經常喫高脂肪、高糖食物的人,即使在不餓的時候,他們對零食的渴望程度也更高。這表明,經常喫高糖食物可能會增強食慾,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使人想要越來越多的高糖食物。

糖會破壞記憶的形成

另一個受高糖飲食影響的大腦區域是海馬體,這是大腦中關鍵的記憶中心。研究表明,喫高糖食物的大鼠記憶力有所下降,它們記不住之前是否在特定地點看到過某些物體。

糖引起的海馬體變化主要表現爲新生神經元的減少(新生神經元對記憶編碼至關重要),以及與炎症相關的化學物質的增加。

如何使大腦遠離糖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應該將額外糖分的攝入量限制在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的5%,即25克(6茶匙)。一個參考數據是,加拿大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85克(20茶匙)的糖,這表明對許多人來說,限制額外糖分的攝入是相當大的飲食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這允許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隨着飲食中糖分的減少而恢復到之前的狀態,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這一過程。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魚油、堅果和植物種子)也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可以促進大腦形成新神經元所需的化學物質。

雖然改變生活習慣並不容易,我們很難放棄喫甜點,喝咖啡的時候也總想要雙份奶和糖,但是,大腦會因爲你採取了積極的行動而感謝你。萬事開頭難,但在開始行動之後,這些飲食上的改變通常就會容易很多。(任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