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外電軍情2018-028期

日本《每日新聞》: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是風險也是機遇

《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是風險還是機遇》,日前,日本《每日新聞》以此爲題刊文分析。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得到加強,一旦無核化的核查不透明,經濟援朝可能會對韓國造成很大負擔,駐韓美軍減少,使得駐日美軍的作用發生變化……不過,出現這些風險的同時,也有一些機會。

首先可以看清美軍在遠東作用的變化,儘早在安保方面強化日韓的合作體制,應該在包括聯合國維和行動、反恐應對、救災應對等合作在內的廣泛領域建立合作體制。其次,隨着朝鮮威脅的減輕,可以把日美同盟從側重地區安保,提升爲基於更寬視野的國際同盟。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與包括中國在內的遠東各國建立互信機制,並充分利用俄羅斯參與的各種論壇。

這樣思考問題時,一個大問題是,相關國家間共享政治價值觀,是否有可能?在國家層面上考慮,恐怕很難。但具體到兩國的地方上,未必不能。比如,在中國東北推行扶貧政策。在推進這種構想中,日本可以在日美同盟中擁有更多自主權。

俄新社:俄軍的幾代空降載人戰車

《只有俄羅斯人能做:如何空降載人戰車》,日前,俄新社以此爲題對俄軍的幾代空降載人戰車進行介紹。

1971年夏天,俄空降兵科技委員會,開始研發代號“半人馬”的特殊傘降系統。在戰車脫離戰機後,它會自動打開5朵降落傘,讓安放在平臺上的戰車着陸。爲了減少過載,戰車安裝了“卡茲別克-D”航天減震座椅的簡易版。

1972年底,“半人馬”系統獲得國防部批准。不過,這種系統自重超過2噸,同時,把它裝進飛機需要大量運輸車輛和人員,還要花費三五個小時。

爲此,設計師開始研製更先進的“列阿克塔夫爾”無平臺反推傘降系統。它採用面積約540平方米的輕型傘,傘直接安裝在戰車上,隨車移動。該系統的下降速度可達每秒25米,在着陸時通過反推發動機把這個速度降到幾乎爲零。

1976年冬天,第76近衛空降師完成測試,隨後安裝了“列阿克塔夫爾”系統。這個成倍提高空降作戰效率的項目得到延續。

上世紀90年代末,PBS-950“瓜園”空降系統問世,其主要優勢是可以讓BMD-3戰車滿載乘員降落。今年,空降兵將裝備用於BMD-4M和BTR-MDM空降戰車的“瓜園-U-傘降勤務”無平臺傘降系統。

美國《國防》月刊:美印可推進一攬子防務合作項目

“重要的是,現在是採取積極行動加強防務合作的時候了,印度和美國從未發現它們的利益如此密切相關,我們必須推進一系列合作性防務項目。”美國《國防》月刊6月號文章《現在是推進美印防務合作的時候了》如是說。

國防部長辦公室應該向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的科學家尋求建議,以便在基礎和應用型研究領域內進行高回報的合作項目。另一種可能是讓幾名印度科學家進入美國網絡司令部。這樣做有助於兩國確定並制定共同戰略,以應對美印國家安全面臨的共同威脅。

另一個想法是,讓一名軍事科學家和一名文職科學家充當聯絡員,爲共同開發“四方”聯盟(印度、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的能力而努力。科學家還可以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領域進行交流。此外,美印可以派成員組成水雷戰和深海偵察聯合小組,以互惠互利,共同制止威脅。

在空中領域,美國正考慮爲印度下一代戰機提供F-16或F-35。美國還考慮向印度提供“薩德”“愛國者”“宙斯盾”等系統。美印也有機會就自動系統和情報共享協議開展合作,這有助於印度發現恐怖主義威脅。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中美貿易戰,關乎全球影響力

中國正在實施將其國家變爲技術驅動型全球經濟富裕大國的總體計劃,而美國企業在這其中並不被接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目標之一,是取代其外國競爭對手,在國際上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特朗普政府希望對此予以堅決地阻斷。日前,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文章《中美貿易戰只是爭奪世界控制權的開始》如是說。

從更深的層面看,這種對抗反映的是一個幾十年來一直占主導地位,經濟和軍事實力無可匹敵的大國,與一個主演一段“奇蹟”增長史的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也是一場關乎全球影響力的競爭。雖然美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在全球推廣自由市場,但中國增長模式成爲發展中國家的替代選項。中國還具備快速推進其國防領域技術的手段,尤其是對美國及其在亞洲的盟國構成戰略挑戰的空對空導彈系統。

迄今爲止,美國軍隊或許仍然是全世界最強大的,但中國的快速發展發生在一個敏感時刻——國際緊張局勢增加。美中之間的經濟競爭,也許無法通過貿易談判解決,而是要在全球市場上一較高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