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目的是把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便排出。

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变成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如果胃肠功能下降,那么把食物转化成血液的能力也就会下降,人体的抵抗力必然受到影响,各种疾病、传染病就会蜂拥而至。如果胃肠功能彻底瘫痪,就没有血液生成了,人体各脏器就会“罢工”,人就面临死亡。

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如果我们往胃、肠输送的营养物资都是液体或糊状的细小颗粒,就可以很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就能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保住了胃肠这个后天之本,身体就能少生病。

从孩子一出生到成人的这个过程很好地说明了细碎的食物更能快速地补养气血,孩子出生时唱母乳、奶粉等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血液。6个月后,增添的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同样在进入消化道后被顺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因此,在喂养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オ几个月大时,不能大人吃什么就喂孩子什么,孩子的牙齿没长全,胃肠又虚弱,不能将食物磨碎、消化。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原本胖乎乎的孩子就会面黄肌瘦了。原因就是消化吸收不好,营养不良。

不管是孩子还是胃肠不好、大病初愈的大人,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稀烂的、切碎的食物,可加快气血的生成,以保证身体健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