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何安琪) 东莞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非遗集市、手工集市,甚至连大学生的毕业作品都和其息息相关,11.7-11.16东莞理工学院翰墨堂有一场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记艺”毕业展在展出,每件作品都离不开“东莞文化”这个元素,一起来看看。

石龙灯笼仔和家居设计的融合、七夕贡案的再创作、千角灯和镂空设计的碰撞...“记艺”毕业展上处处可见“非遗”的元素。设计者熊晓欣和她的团队,以岭南醒狮为原型,设计了一系列包括有摆件、手机壳、首饰盒、抱枕的衍生产品。“这个醒狮摆件,就是用3D打印技术去还原真实醒狮造型,然后手绘上色,上花纹,贴上狮毛。我们希望让醒狮变小,放在家里面,让醒狮(文化)能够进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 说到自己作品,熊晓欣侃侃而谈。

四年时光留给学生们的不仅是在学习中获得的不同技艺,还有对传统文化传承逐渐萌生的责任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熊晓欣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东莞传统文化在慢慢凋零,“特别是很多人都会说东莞是文化沙漠,可是我觉得不是。东莞有很多很好的文化在,希望通过我们文化产业的一些设计,把传统文化带出来,让整个东莞不仅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更多的是‘文化之都’的形象去展示。” 熊晓欣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既要做文化命脉的维系者,又要做文化发展的推动者,这次毕业展同学们除了设计作品,还要联动校外企业,将一个“念头”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产品,构建与社会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展总指导老师陈昱甫向记者介绍,“从设计稿件到实物的制作,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特别是把想法做成实物,学生们必须要跟厂商去对接、去沟通,我就是偶尔给予一些辅助,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有实操经验,也有文化传承的社会意识”

为了适应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东莞理工学院于2014年正式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覆盖创意策划、艺术设计、经济管理等内容。在校园内掀起层层的文化浪潮,还成功地举办多次创意市集、设计比赛、毕业展等活动。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怀旧照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