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何安琪) 東莞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各種非遺集市、手工集市,甚至連大學生的畢業作品都和其息息相關,11.7-11.16東莞理工學院翰墨堂有一場2015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記藝”畢業展在展出,每件作品都離不開“東莞文化”這個元素,一起來看看。

石龍燈籠仔和家居設計的融合、七夕貢案的再創作、千角燈和鏤空設計的碰撞...“記藝”畢業展上處處可見“非遺”的元素。設計者熊曉欣和她的團隊,以嶺南醒獅爲原型,設計了一系列包括有擺件、手機殼、首飾盒、抱枕的衍生產品。“這個醒獅擺件,就是用3D打印技術去還原真實醒獅造型,然後手繪上色,上花紋,貼上獅毛。我們希望讓醒獅變小,放在家裏面,讓醒獅(文化)能夠進入到大家的生活當中。” 說到自己作品,熊曉欣侃侃而談。

四年時光留給學生們的不僅是在學習中獲得的不同技藝,還有對傳統文化傳承逐漸萌生的責任感。在製作作品的時候,熊曉欣經過調查發現,很多東莞傳統文化在慢慢凋零,“特別是很多人都會說東莞是文化沙漠,可是我覺得不是。東莞有很多很好的文化在,希望通過我們文化產業的一些設計,把傳統文化帶出來,讓整個東莞不僅擁有‘世界工廠’的稱號,更多的是‘文化之都’的形象去展示。” 熊曉欣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既要做文化命脈的維繫者,又要做文化發展的推動者,這次畢業展同學們除了設計作品,還要聯動校外企業,將一個“念頭”有效地轉化爲文化產品,構建與社會接軌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展總指導老師陳昱甫向記者介紹,“從設計稿件到實物的製作,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特別是把想法做成實物,學生們必須要跟廠商去對接、去溝通,我就是偶爾給予一些輔助,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很好地與社會接軌。有實操經驗,也有文化傳承的社會意識”

爲了適應東莞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東莞理工學院於2014年正式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該專業覆蓋創意策劃、藝術設計、經濟管理等內容。在校園內掀起層層的文化浪潮,還成功地舉辦多次創意市集、設計比賽、畢業展等活動。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懷舊照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