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一位文學泰斗的逝去,讓我們年少時的經典在時光中逐漸褪色消弭,網上線下一片黯然,恍然如夢,唯有文字保留幾分殘存記憶,那不僅是一代江湖的逝去,更是網友們對自己青春的追憶。

  無論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是滄月、小緞步非煙……提起這些人這些作品,大家還是意難平居多。

  眼看着不少作者的舊作因翻拍而逐漸走入大衆視野,我內心也隱隱期待着自己喜愛的作品影視化的一天。昨日《鏡·雙城》官宣海報難免抑制不住一番激動和欣喜

  滄月的小說難以計數曾是多少人的初心,我中學時代常熬夜通宵閱讀,她的作品以女性視角開闢了全新的角度,龐大細緻,文字雋永,《鏡·雙城》更是開啓了雲荒大陸的新紀元,是我年少文學的啓蒙之作,帶我從年幼無知的多愁善感,邁向更加豪邁壯闊的另類世界。

  《鏡》到底有什麼魅力

  不熟悉滄月的人可能不瞭解這部小說,《鏡·雙城》是滄月知名小說《鏡》系列的第一部,寫這本書時滄月才只有26歲,但這本書帶來全新世界觀和另類角色人物,完全不像一個20多歲的女孩能寫出的見地。該書出版十餘年,多次登暢銷書榜單,至今在豆瓣仍是8.6的高分,足見其魅力。

  這是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熱情開朗的苗人少女那笙爲躲避亂世,長途跋涉尋找夢想家園——雲荒。然伴隨着她深入雲荒的每一步,上演着一幕幕光怪陸離與驚心動魄,而一個個個性鮮明、卓然不羣的傳奇人物也競相登場,演繹了一出悽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只要是陽光能照到的土地,都會有陰影的。

  縱然是七海連天,也會乾涸枯竭;縱然是雲荒萬里,也會分崩離析。

  一切開始於結束之後,生與死重疊,終點與起點重疊.一切終歸湮滅,如鏡像倒影...

  人生是一場負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個岔路口做出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將通往另一條截然不同的命運之路。

  時間以百年計地流淌過去,有些東西終將沉澱下去,成爲過去。

  這些《鏡·雙城》裏的佳句縱使看過多遍仍然讓人心動,滄月憑空架構了一個時代,情節的萬變讓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寥寥幾筆又讓原書中蘇摩的冷情、固執,白瓔的癡情、勇敢躍然紙上,散發出人物獨特的人格魅力,展現角色在這陌陌紅塵中對桃花源的期待與嚮往。

  問天何壽?問地何極?

  作爲嚴苛的書粉之一,也不得不承認《鏡·雙城》的官宣海報頗有幾分原著精髓,將蘇摩和白瓔的至愛之情盡顯無疑。

  雲海荒原,綺夢似花,海報以鏡像的概念顯現一黑一白兩道身影,白瓔跳塔,蘇摩飛去接住,鏡湖漩渦疊起,似乎寓意他們感情坎坷,藍白相融好像又暗指二人情感變化的融合,雲波詭譎的瑰麗圖畫彰顯出華美的東方意境,繾綣深情配上滄月原文中的《九問》:

  問天何壽?問地何極?

  人生幾何?生何歡?老何懼?死何苦?

  情爲何物?人世何苦?蒼生何辜?

  一張圖將《鏡·雙城》中忠貞不渝、難能可貴的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前世今生,流年幾許,這蕩氣迴腸的故事又有幾人能訴?

  這份感情,也讓讀者們至今仍爲滄月書中可恨之人的可憐、可憐之人的可悲哭泣。說到底,《鏡·雙城》是一個小女孩的幻想,不過是星空中一點星光罷了。但是,你若看過,就會羨慕這星光的燦爛,能見到這星光,也會是一份幸運。

  初心改編 心懷期待

  身爲原著的忠實讀者,在得知改編影視化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有些期待和害怕的。對於國產劇,骨子裏不敢抱懷太大希望,“能拍好嗎?誰來拍?會選誰拍?”應該是書粉的普遍反應。

  從15年就聽說《鏡》系列要影視化,一路追隨這部劇的動態,卻遲遲未得消息,生性活潑的那笙、一往深情的白瓔、冷漠偏執的蘇摩、身負使命的炎汐、被封印困索的真嵐、光明磊落的西京……這些個性不一的人物到底由誰出演?

  如今塵埃落定,雖片方至今未公佈演員,但也讓我得到了一絲安慰,反而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相信不久之後就能聽到開播的好消息,也算是給各位書粉的交待。

  十年一夢《鏡·雙城》,這必然是個宏偉壯麗、跨越滄海桑田的東方夢。

  願劇組以敬畏之心面對作品,不負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