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宿遷警方"關注我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舉世矚目及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趕上新時代”到“引領新時代”的偉大跨越。伴隨着改革開放,宿遷公安也實現了組建、成長和壯大,一代又一代宿遷公安人,薪火相傳、不忘初心,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成績。回首來時路,砥礪再前行。近期,宿遷警方微信將推出“公安改革40週年專刊”,共同感受和紀念宿遷公安的發展之路。本期帶來第八集——泗陽刑警:變換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本色

泗陽刑警

泗陽公安刑警事業隨着時代的年輪不斷向前推進,一代又一代的刑偵人,薪火相傳、不忘初心,打造出了“平安泗陽”這一金字品牌。回首來時路,砥礪再前行。向老一代刑偵公安幹警致敬,爲新一代泗陽刑偵人加油。

從1949年泗陽公安設立偵查課伊始,幾十年間,經偵查股、偵查組、刑偵組、刑警隊等逐漸發展爲至今的刑警大隊。

時代在變,人員在變,環境在變,但他們破案打擊爲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作爲新一代的刑警們正逐波踏浪,沿着前輩的足跡繼續堅守陣地,續創輝煌,用負重前行換來歲月靜好。

偵查破案篇

改革初期,偵查辦案主要依靠摸底勘查、排查、審查,破案線索都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問出來的,自行車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筆錄都是手寫記錄,沒有複印機,辨認照片需要用黑白膠捲相機拍了之後去沖印。辦案十分重視口供。隨着改革的深入,刑偵工作由“從案到人”的單一偵查模式,向“從人到案”、“從案到案”、“從物到案”、“從人到人”相互結合的多元模式的轉變,從刑偵部門單獨作戰向與各警種合成作戰、整體作戰的轉變。通過圖偵、網偵、情報導偵等科技化、信息化偵查手段,對犯罪的掌控可以說是上天下地,甚至能挖掘“潛在犯罪”。命案工作實現了連續16年全破記錄。

1994年4月初至11月期間,泗陽縣城衆興鎮接連發生多起機關單位辦公樓保險櫃被盜案件,嚴重影響縣城治安秩序。案發後,縣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專案組開展偵破,在幹警們的艱辛工作下,成功於11月15日成功攻克一特大盜竊團伙,抓獲金森等6名團伙成員,破獲盜竊辦公樓保險櫃案件13起,案值達10萬餘元。此案的偵破,得到市局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讚揚和表彰。

2017年1月13日凌晨,泗陽縣銀河時代廣場夢金園金店發生一起蒙面搶劫案,被搶黃金首飾價值30餘萬元。案件發生在城區最繁華區域,影響惡劣,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經縝密偵查,於當日下午16時許確定徐某軍(男,37歲,沭陽人)、耿某齊(男,23歲,沭陽人)、戴某某(男,21歲,沭陽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當晚20時許,偵查人員在沭陽縣先後將上述三人成功抓獲,並起獲全部被搶財物,維護了年終歲末社會治安大局穩定。此案的快速偵破,受到了省市公安領導的高度肯定。

刑事技術篇

改革開放40年來,泗陽縣局刑偵部門堅持改革創新,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致力於向科技要警力、要戰鬥力,大力推進刑事技術實戰化、信息化、建設,全力鍛造命案偵破尖刀,刑事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人員從當年的2人逐漸發展到現在的22人民警、13名輔警的專業隊伍。

辦公用房、技術用房也大幅改善,從一間暗室、一間指紋室發展到當前近600平方的專業技術實驗室。新建了DNA、指紋、足跡、影像、法醫檢驗實驗室,網絡自動化管理的物證室。設有痕跡檢驗、影像技術、指紋管理、法醫檢驗、DNA檢驗、技術管理等六個專業。

設備由原來的勘查箱、勘查燈和照相機‘三大件’逐漸轉變成現在的尖高精設備。

在時間的變遷中,刑事科學技術室跟着改革大潮,整體科技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機構”、“人員”、“裝備”、“績效”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2003年、2012年、2017年分別被省廳、公安部評定爲二級技術室、一級技術室。

圖像偵查篇

歲月更迭,打擊犯罪偵破案件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科技手段運用上,更體現在刑偵工作機制上。改革開放後,隨着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刑事犯罪活動也發生了新變化,犯罪手段日趨多樣化,流動性、突發性日益明顯,偵查破案難度越來越大。

泗陽縣局刑警大隊秉持發展、創新的理念,堅守改革初心,於2015年8月,充分將刑偵、技偵、網偵、圖偵等專業手段和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以情報主導、扁平指揮、信息融合、運行順暢的合成作戰中心,構建了統一指揮、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緊密有序、優勢互補的合成作戰體系,實現了大要案同步上案,其他案件按需上案,有效提升信息化、動態化條件下打擊犯罪效能。

目前,合成作戰中心中的圖偵中隊有民警3人,文員7人,負責全縣流竄案件、系列案件、重特大案事件的偵查工作。

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的核心作用力,先後參與破獲系列大要案件100餘起,在現行案件的偵辦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爲公安發展如虎添翼。

警營文化篇

刑偵發展的幾十年間,名稱由偵查課到刑警大隊,警服從“八三黃”變成了“藏青藍”,辦公場所從清一色的平房變成了設備先進的現代化警務指揮大廳,警營文化從原來的單一化到現在的多樣化。刑警大隊現有民警44名,平均年齡33歲,其中35歲以下佔比76%,大隊緊緊圍繞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警新要求,狠抓民警政治思想教育,確保民警永葆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政治本色。還從大力提升民警的偵查自信入手,提出強自信,實現刑警擔當;抓執行,提升凝聚幹事創業後勁;精品牌,推動泗陽刑偵轉型跨越的“三步走”策略,“456”工作法推動刑偵工作升級晉位,打造集體榮譽。

以創新公安文化活動載體,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警營文化活動。在警營文化建設中堅持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爲公安中心工作凝聚強大精神動力。

充分發揮警營文化對於隊伍建設和業務工作潛移默化的作用,以文化場館(室)建設爲龍頭,打造適應新時期公安改革、科技強警、文化育警需要的警營文化品牌。

緊扣公安中心工作,積極挖掘文化素材,創作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優秀文藝作品,生動展現刑偵部門在推進平安建設中的新成果、新氣象。10餘篇作品被中央級、省級媒體先後宣傳報道;製作的《戲精》等原創視頻分別被部省市採用,凸顯了文化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了隊伍凝聚力和職業歸屬感。

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公安機關打擊犯罪、守護平安、服務羣衆的腳步從未停歇,一代又一代刑偵人用堅守與奉獻,詮釋着對金色盾牌的絕對忠誠,用青春與熱血,傳承着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歲月在變換,刑偵本色始終未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