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裝甲中流砥柱,從西部邊境到莫斯科再到柏林,它打滿了整場衛國戰爭,經歷了無數次大戰,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此外除了T-34主流作戰型號外,它還有幾款輔助型號車輛,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T-34坦克和它的兄弟們。 一、T—34坦克的起源 1938年的時候, 巴甫洛夫在關於蘇軍未來坦克發展的會議上,總結了西班牙戰爭中的重要經驗,指出了坦克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會像堆砌裝甲與火力發展, 並指出現階段蘇軍所使用的快速坦克,輕型坦克和多炮塔坦克均不能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同時他還提出了與當時世界主流坦克分類不同的設想,即快速坦克與步兵坦克的結合。這也刺激了蘇軍在後來對中型坦克的探索,並最終誕生了舉世聞名的T—34坦克。
憑心說,巴甫洛夫也許不是一個合格的大軍區指揮官,但他在裝備發展上還有一些獨到見解的。 因此鐵木辛哥和布瓊尼都對他的建議給予了支持,也正是在這個提議下,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和工業委員會決定開啓兩種中型坦克的研發生產項目。 正巧的是哈爾科夫坦克 廠在1938年正好在實驗生產一款名爲A-20的快速坦克,這種坦克最初被定義爲BT-7的下一級坦克。 設計人員爲了以最輕的重量獲取最佳的防護,採用了四面傾斜裝甲的設計,同時A-20和BT坦克一樣採用了克里斯蒂懸掛,這使得它既是沒有履帶也能跑。
因此哈爾科夫183廠的設計人員在聽取了巴甫洛夫和鐵木辛哥等將軍的意見以後,決定以A-20快速坦克爲藍本進行修改。 根據國防人民委員會的要求,新式坦克允許在45毫米炮,短倍徑76毫米炮和噴火器之間選擇兩種武器進行設計,然後可以試驗生產兩臺樣車進行測試。不過庫裏克莫名其妙的嚷嚷着應該給坦克裝備威力更大的火炮,這個炮兵出身的老將希望新式坦克能夠使用100到107毫米口徑的長倍徑火炮,在當時由於這個建議過於的極端因此被無情的PASS掉了。
哈爾科夫183廠在1939年9月19日向國防人民委員會上報了設計方案,此後工廠方面得到了答覆: “鑑於未來戰爭的需求,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應該增加爲45毫米。並且生產廠家應該具備充分的生產技術,以確保在6個月內能夠投入批量生產。此外坦克最高能夠裝備無電線和高射機槍,這樣能夠大幅度提高坦克的作戰效率。最終是否正式投入生產,需要在車里雅賓斯克試驗場進行實地測試後決定。”
在接近39年末的時候,183廠向國防人民委員移交了A-20和A-32兩臺樣車進行了對比測試。 這次測試總的來說兩輛車表現都比較可觀,其中A-32坦克以28公里的時速行駛了1500公里,僅僅只進行了2次維修,還撞倒了一顆直徑爲30CM的樹, 因此參與觀摩的將軍們都非常滿意。
但是國防人民委員會對17噸重結構緊湊的A-32坦克並不是很滿意,同時這輛樣車並沒有按照之前委員會下發的要求進行設計,首上裝甲並沒有達到45毫米。 因此國防人民委員會要求坦克重新設計,並允許工廠方面最多可以建造10輛原型車,然後重新測試對比選擇一部最好的投產。 二、A-32坦克和它的孿生兄弟A-34坦克 鑑於國防人民委員會的要求,183廠在A-32原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 坦克的車身被加上了30.4CM,寬度增加了45CM,高度降低了6MM。由於裝甲厚度的增加,車身重量從原本的17噸增加到了23噸,時速也從1號原型車的74公里/小時,降低爲54公里/小時。
除此之外183工廠的工程師們還準備了另一輛更加令他們自信滿滿的超級改進型—A-34坦克, 這輛坦克原型車比起A-32坦克做了很多的改進和升級,坦克的炮塔座圈相對A-32略靠後一些,使得炮塔重心靠近第三對負重輪,而坦克的懸掛扭杆設計也做了一些改進。同時很多零件都經過了特別設計的熱處理工序,以增加零件的強度和壽命。此外設計人員還搞到了一部正在測試中的紅外燈安裝在了坦克的炮塔上,並採購了一部德國生產的變速箱安裝在了坦克上,工程人員對這輛樣車信心十足。
工廠方面決定這一次給委員會一個大驚喜,他們決定將兩輛樣車從哈爾科夫一路開到莫斯科,然後檢驗結束以後再開回來。 隨同坦克樣車出發的還有工廠的警衛,工人,維修技師,坦克駕駛員和設計師等人。除了A-34坦克在大約3000公里的路程中進行了三次必要的維修以外,坦克的綜合表現比A-32要好很多。
兩輛樣車抵達莫斯科以後隨既得到了將軍們的重視,甚至斯大林也親自到現場觀摩,並接見了所有跟隨坦克一同抵達莫斯科的工人,修理工,設計師和坦克駕駛員。 此後在車里雅賓斯克坦克試驗場進行的測試表明,兩輛樣車同樣優秀,它們都具備很好的防護能力,還能夠撞倒70CM粗的樹木。此外它們還分別進行了2000公里和2800公里的形勢測試,A-32出現了幾次機械故障,而A-34並沒有出現任何故障,但是在事後發現它的剎車片磨損比較嚴重,因此庫裏克提議新式坦克在服役以後,應該在行駛200公里到400公里之後例行一次檢修維護。
此外兩輛坦克樣車的防護性能也很出色,37毫米反坦克炮和45毫米反坦克炮根本奈何不了它們。唯一的缺陷是炮塔頂部車長觀察窗在遭到45毫米炮射擊時,觀察窗的玻璃被震碎了。 對坦克使用燃燒彈的測試也表明兩輛坦克的車身防燃燒液體滲透的性能都比較可觀,A-34略優秀一些,但是經過二次安裝的觀察窗玻璃的密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國防人民委員會明確指出要消除這個缺點。
總的來說參與觀摩評測的將軍們更加青睞於A-34一些,但是巴甫洛夫則在坦克的技術報告中發現其經過特殊設計的熱處理工藝過於複雜。 尤其坦克的前部裝甲需要反覆進行多次鍛壓和熱處理,矯正,打磨和驗傷等工序,雖然大幅度提高了裝甲強度,但是生產工時被無限拉長。同時坦克的裝甲鋼設計採用了一體成型技術,在當時蘇聯的大型鍛壓機生產數量遠不如美國和德國,所以大多數坦克工廠和裝甲鋼工廠不具備設計要求中的一體成型生產技術能力,因此只有調用軍艦裝甲鋼生產廠才能完成。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是非常不利於戰時增加產能的,因此巴甫洛夫聯合庫裏克向斯大林諫言並指出這一問題, 同時建議設計一個折中產物,從而減少繼續設計新式坦克的麻煩。 最終斯大林同意這一建議,並命令由蘇聯軍隊駐軍工企業代表庫裏,坦克兵負責人巴甫洛夫,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與伏羅希洛夫共同監督新式坦克的生產。 同時新式坦克在40年3月31日被正式命名爲T-34坦克,並在4月開始實施正產組織工作。 三、T—34的衍生型 1940年蘇聯生產的T-34坦克被命名爲T-34/76A型,這種坦克裝備有L-11 76.2毫米, 這種坦克炮在41年開戰時也就欺負欺負三號坦克,對付當時裝備短倍徑75毫米炮的德軍四號坦克都顯得有些喫力。
關於坦克炮的威力這一點,整個40年期間那個大光頭的庫裏克都在鬧騰,在他看來,炮兵的真理就是任何火炮都是口徑越大越正義。 因此在41年的時候,蘇聯又生產了T-34/76B型坦克,這一次坦克更換了F-34 76.2毫米坦克炮, 倍徑的加長也帶來了反坦克能力的顯著提升。 可是到了1942年,這種火炮也無法對付德國投入的新式重型坦克了。同時隨着防禦戰的越加激烈, 因此在42年又生產了裝甲更厚一些的C型,但作爲中型坦克依然不是德軍重型坦克的對手。
爲了有效的對付德軍,蘇聯在1943年生產了T-34-85坦克,這也是後世最著名的一款型號,這種坦克的炮塔被大幅度的加大以便於能夠裝下D-5T 85毫米炮, 這一次總算是勉強能夠對德軍的虎式坦克產生一點威脅了。但是戰事隨着時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激烈,因此1944年又換裝了S-53 85毫米炮,這一回纔算真正能對虎式坦克產生威脅,前提是保證彈藥的質量。
在41年到43年期間還生產過一種比較罕見的T-34-57坦克,這種坦克裝備了被稱爲現在一種在後世被稱爲57神針的ZIS-4M57毫米炮。 雖然這款火炮的設計很優秀,但是受制於劣質炮彈因而表現並不是很理想,哪怕在800米距離也未必能擊穿虎式坦克的側面裝甲,相比之下英國送來的57毫米炮的炮彈質量就好很多。
1945年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戰爭以後,誕生了炮塔裝備電傳動裝置的45年型T-34-85坦克。但從43年開始生產的作戰用的T34坦克總體外形變化區別不大,很難從外表來區分它們。 除此之外T-34坦克在1944年還有一個裝備了100毫米炮的改進型,由於當時已經開始生產T-44坦克,因此這個改動極大的改進型在完成了一輛樣車以後就被丟到了一旁。
此外還有一種裝備噴火器的OT-34坦克和ATO-42型坦克,它們都是使用T-34坦克修改而來的。 1943年時期蘇聯還生產了多種使用T-34底盤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例如SU-122,SU-85、SU-100,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因此也就不多做介紹了。
除了上述作戰型號以外,其實T-34家族裏還有一些輔助型號的車輛,例如T-34牽引拖拉機。 由於蘇聯全部拖拉機廠在戰時轉產作戰裝備,因此蘇聯的拖拉機產量受到了嚴重削減,尤其是軍隊需要的牽引拖拉機嚴重不足。爲了彌補這一致命傷,一些在生產中沒有通過驗收測試的T-34底盤和一些從前線回收的戰損T-34被改造了牽引拖拉機使用,這些拖拉機除了少部分被分派給後方農場或者施工隊使用,大多數在前線從事牽引戰損車輛的工作。
42年的時候列寧格勒第27號工廠生產了一種T-34架橋車,這種工程車輛的概念其實和T-34拖拉機異曲同工。 都是使用T-34底盤改造而成的,主要作用是加快部隊的架橋速度,使得車輛能夠迅速越過一些5米到12米寬的壕溝或者河溝。這種車輛在42年到43年的作戰中被證明是可靠的,能夠協助裝甲部隊迅速的越過敵人挖掘的反坦克塹壕,因此廣受部隊好評。
實際上在1940年的時候蘇軍工程研究部門也有過類似的嘗試,只不過當時的設計師給坦克加裝一對簡易機械臂,然後機械臂舉着兩大捆木材前進到壕溝附近,再講木材投入壕溝, 以此填滿壕溝使得坦克能夠通行。儘管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後來的戰事證明這玩意遠不如T-34工程架橋車好用。
同樣是42年,蘇聯軍事工程學院的一位工程師發明了一種T-34掃雷坦克,這種坦克和美國的謝爾曼使用的掃雷裝置大同小異, 它通過兩個1.4米寬的旋轉滾動拖網完成掃雷工作,美中不足的是這東西的中間是盲區,如果使用一個推土鏟有時候可能會更好用。
T-34坦克打滿了整場衛國戰爭,在對抗法西斯納粹的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蘇軍灰色裝甲中堅力量。這些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裝甲老兵們仍有很多被陳列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博物館裏,個別車輛先後參與過多部電影的拍攝工作,甚至還有一些T-34坦克參加過多次俄羅斯紅場閱兵。 結語 也許一些人並不認爲時代變了,宣稱T-34坦克並非是一款優秀的坦克,因爲它無法有效的對抗德軍的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但讓一款中型坦克去和重型坦克單挑抗線,着實是有些趕鴨子上架了。畢竟戰爭也不是騎士決鬥,最實用最符合蘇聯自身作戰需求,纔是T-34最優秀的一面。 參考文獻: 《T-34中型坦克》 《創造T-34坦克的原型車》

《基於T-34坦克的輔助車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