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開展條碼、刷臉支付互聯互通應用試點

【支付曝光臺訊】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加速,科技創新成爲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第一動力”。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興起,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爲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形成了金融科技“千帆競發、創新者勝”的發展態勢,有力增強了金融服務惠民利企水平。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發表的署名文章《落實發展規劃推動金融科技惠民利企》。文中,他闡述了一系列針對生物識別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應用的觀點。

2019年,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守正創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開放共贏”的基本原則,出臺《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積極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聯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組織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引導金融機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以科技賦能金融提質增效。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客戶端查看)


一是,深入落實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金融機構是發展金融科技的生力軍,也是落實《規劃》的責任主體。要咬定目標不放鬆,全面落實《規劃》要求,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增強金融科技應用能力,爲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貢獻力量。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組織編髮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實施指引,構建金融科技發展監測指標體系,推動建設同業協同發展平臺,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以大帶小、以強扶弱,讓所有金融機構都能搭上數字化發展的快車,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

二是,穩步推進數據融合安全應用。

當前,推動數據治理、建設數字中國,已經上升爲驅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全新形態。金融業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充分發揮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加快數據融合應用頂層設計,將數據治理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統籌佈局數據平臺架構,爲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奠定基礎。

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建立涵蓋金融數據採集、處理、使用等全流程的標準框架,實現數據資源全生命週期統一規範管理。

加強數據安全保護,綜合國家安全、公衆權益、個人隱私和企業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數據分類分級管控,嚴防數據泄露、篡改和濫用,推動跨行業跨市場數據要素有序流轉和安全應用。

三是,持續強化金融風險技防能力。

當下,信息技術的快速興起爲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提供了“科技方案”。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數字技術賦能風險防控,推動風險管理手段從人員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主動採取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現代科技手段優化風險防控指標與模型,精準刻畫客戶風險特徵,有效甄別高風險交易,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

人民銀行將建設金融科技應用風險監控系統,探索施行新技術金融應用安全評估與備案機制;加快建立數字化監管規則庫,構建監管規則知識圖譜,實現監管規則形式化、數字化和程序化;建設數字監管報告(DRR)平臺,提升監管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爲堅決打贏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貢獻科技力量。

四是,科技驅動支付發展再上新臺階。

支付領域是金融科技應用的高地,也是智慧金融發展的前沿。近幾年,科技創新推動我國支付服務居於全球領跑位置。

金融機構要堅守“惠民利企”的初心和使命,深挖金融科技潛能,盤活技術和數據要素,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開放API等技術建立新一代支付生態體系,打造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樣本,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全球支付行業的領先優勢。

穩妥開展條碼支付、刷臉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驗證與應用試點,打通支付服務壁壘,最大程度方便廣大人民羣衆的支付服務需求。

積極探索將物聯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等技術與支付場景深度融合,推動KYC(瞭解你的客戶)和交易驗證手段向精細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進一步加強支付風險防控,綜合利用標記化、密碼技術等手段提升支付敏感信息保護能力,築牢支付安全防線。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