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國瘋搶廁紙的新聞看呆了國人,謠言的傳播有時候匪夷所思,瘋搶廁紙最早始於日本,當時日本人認爲廁紙主要產自中國,中國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後,會導致廁紙供應短缺。甲午戰爭時期,有大批的日本間諜進入中國,當時遼東百姓都用木如廁,當看到白色廁紙的時候,就覺得有異常,於是就上報給了當時清政府,之後順藤摸瓜就抓到了日本間諜。

近日美國瘋搶廁紙的新聞看呆了國人,謠言的傳播有時候匪夷所思,瘋搶廁紙最早始於日本,當時日本人認爲廁紙主要產自中國,中國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後,會導致廁紙供應短缺。其實日本絕大部分的廁紙都是廢舊紙再利用,並非產自中國,但是依然阻擋不了民衆的哄搶。
美國瘋搶廁紙或許源於日本,但是美國搶廁紙是有歷史習慣的,比如在1973年的股災當中,就出現了大規模廁紙瘋搶行爲。而且在美國曆史上,廁紙被看作文明的象徵。廁紙在19世紀末,才逐漸走入美國家庭,後來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也包括中國。 甲午戰爭時期,有大批的日本間諜進入中國,當時遼東百姓都用木如廁,當看到白色廁紙的時候,就覺得有異常,於是就上報給了當時清政府,之後順藤摸瓜就抓到了日本間諜。
王耀武 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有個高級將領王耀武,他喬裝打扮,逃亡山東的時候,一時內急,便在野外大便。也是同一種方式,被本地百姓發現,因爲只有高級將領纔會這麼講究。一直到建國初期,國內普通百姓也用不起這種衛生紙。
在古代中國,百姓用最多的是“廁籌”,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竹簡。其實我們考古過程中,很多竹簡就是從古代糞坑當中發掘的。比如對敦煌文化遺址的挖掘,其中就在已經鹽鹼化的糞坑發現了大量的竹簡。
尚秉和在他的著作《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 》中所認爲,這個習慣源於印度,隨着佛教一起傳入中國的。1992年,在日本奈良,發現了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這個建於公元7世紀的廁所,其中也發現了大量的“廁籌”,這個時期也是中日文化頻繁交流時期。 在《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中也有要求佛教僧人,如廁帶“廁籌”的記載,而且還明文規定,不允許用帶有文字的“廁籌”,可見後面這條沒有認真執行,否則不會在敦煌發現那麼多“廁籌”了。
唐朝以後除了用“廁籌”,人們還習慣於用冥紙,這種用麥稈等植物製作而成的紙張,相對於竹子,更加適宜如廁。
不僅是佛教“敬惜字紙”,儒家也非常重視文字,由於古代讀書人比較少,百姓對文字都是比較敬畏的。民國的時候,很多家庭沒有錢購買對聯,會在路邊撿些帶字的紙張,過年的時候貼在自家門上,至於字有沒有貼反,是什麼字,就不用管了。
而且中國古代還有“字灰”的傳統,就像祭祀一樣,如果是帶字的書籍,沒有用處也不能隨意丟棄,要收集起來,焚燒成灰。有些地方還會組織把這些“字灰”,送到大海,或者湖泊當中。各地也建造的有“惜字塔”,用於收集那些“字灰”。這些都導致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拿紙張當做廁紙。
不過這一次日本、美國瘋搶廁紙,和“高貴”生活沒有半點關係。這和當年非典時期,我們瘋搶食鹽是一個道理。食鹽和廁紙都容易保存,不會過期,而且價格便宜。 這是謠言的特性,和自己相關,而且傳播成本低。很多人覺得買了也不會有損失,說不定成真了呢?隨着購買人數越來越多,恐慌的心理就在人羣當中蔓延,人們通過可控的行爲表現,穩定住自己的情緒。

這和經濟危機時期,口紅熱賣非常類似。在經濟危機當中,爲了對抗不確定性,人們通過口紅的購買,來尋求一種可控的安全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