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深徐佳莹米希亚接连被淘汰,这届《歌手》的剧本也太敢写了吧… 其实平心而论,这季歌手一开始,大部分人已经能够预料到华晨宇会拿歌王了。

可是为什么在他真的拿了歌王以后,大家会这么气愤,嘲得这么厉害。

豆子觉得是因为湖南台这次强捧得太过了,激发了观众的逆反心理。这种强捧给观众释放了这么一个信号:

我们就是喜欢有粉丝买单的流量,如果你不是积极打投控评的粉丝,那不好意思,我不会在乎你们的感受。

诚然,华晨宇是这季歌手里最有流量的。然而流量不应该是节目组衡量歌手商业价值的唯一指标,也不应该是节目组在分配物料时的唯一因素。

就拿隔壁的我是唱作人举例,两季节目都请到了流量担当,王源和张艺兴。

节目在给他们俩c位的同时,也会给热狗和郑钧一样的c位。

节目组这么做是告诉观众,流量确实可贵,但是行业内的贡献、地位以及大众的口碑同样是我们看重的。也因此,观众对这两位流量在节目里的重点宣传并没有太大的异议。

然而这一季歌手,每个视频app上每期节目的标题,都会提到华晨宇。

而徐佳莹萧敬腾等首发歌手,连一期标题都没有上过。

区别对待可以有,但是不该这么明显。

最后这期总决赛,则更是把“我并不在乎观众想法”这个理念执行到了极致。

在第一轮奇袭这个环节就把很多人预测为亚军的米希亚和周深淘汰,在选前四的环节把徐佳莹淘汰。

至此,常规赛拿过第一的选手只剩华晨宇一人。

华晨宇拿歌王是可以的,因为所有歌手里比他更有资格拿歌王的可能只有米希亚一人。

但是拿歌王的这个过程是不可的,这种明显带着保送意味的剧本走向,羞辱的是每一个热爱这个节目、追了很多季的观众的心。

华晨宇在帮唱环节的选歌是《西门少年》,这首歌本身的态度就是“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是slay”(没有说这首歌不好的意思,我觉得李宇春的经历是支撑得起这首歌的)。

而湖南卫视操纵节目节奏的方式,也时刻透露着相同的态度:谁花钱谁说了算,氪金粉丝的意见比路人重要得多。

这种傲慢是很让人恼火的,因为一个市场的容量远不止粉丝市场的大小。

粉丝购买力逆向支配市场决定做什么内容,并且强制生硬地把这份内容喂到每一个路人的嘴里——这大概是华晨宇这次拿歌王让人不服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