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年僅14的中村京子來到中國東北護士學校學習,之後成爲解放戰爭中遼瀋戰役手術隊的一員,期間遇到被譽爲“白求恩式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德國醫生漢斯·米勒,兩人互生愛意並結爲夫妻,也萌生了留在中國的想法。1933年,鄭律成在三個哥哥先後爲朝鮮和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生命後,也跟隨一批進步青年來到中國並參加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

他們本不是中國人,但最終卻成爲了中國人,並像對待自己祖國一樣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一、馬海德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阿拉伯裔美國人,祖籍黎巴嫩。1933年剛在瑞士讀完博士的馬海德趕往上海考察當時流行的熱帶病,後又前往延安籌建陝甘寧邊區醫院並擔任新華通訊社顧問,期間與中國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49年馬海德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外國血統的中國公民。馬海德對麻風和性病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扭轉了社會上很多人對麻風病人的偏見。馬德海歷任衛生部顧問和多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被授予感動中國人物。
二、愛潑斯坦
愛潑斯坦,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于波蘭,自幼隨父母定居在中國。與宋慶齡關係很好,1939年,愛潑斯坦參加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抗戰期間他積極宣傳中國,努力讓大家瞭解中國軍民的英勇鬥爭。他還是優秀的國際主義戰士,1951年回中國參與《中國建設》雜誌創刊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國籍。
三、陳必娣
陳必娣,1915年出生在加拿大溫雷帕克市,成績優異的她在1936年以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中國廣州嶺南大學學習,從此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抗戰爆發,陳必娣目睹中國軍民的慘狀和日軍的血腥殘忍。於是她自願參加外國團體傷員護理工作,並祕密買下揭露日軍罪行的照片,將其刊登在美國報紙上,讓美國人知道中國發生了什麼。1940年以來她一直將中國作爲自己的“第二故鄉”,並於1963年加入中國籍,1983年被推選爲全國政協委員,之後歷任多屆政協委員。
四、鄭律成
鄭律成,原名鄭富恩,1914年出生於朝鮮光州。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作曲家,被稱爲“軍歌之父”。1933年,鄭律成在三個哥哥先後爲朝鮮和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生命後,也跟隨一批進步青年來到中國並參加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1937年開始和冼星海長期合作,並創作了《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等大量革命歌曲,1942年與丁雪松結爲夫妻,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
五、中村京子
1945年,年僅14的中村京子來到中國東北護士學校學習,之後成爲解放戰爭中遼瀋戰役手術隊的一員,期間遇到被譽爲“白求恩式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德國醫生漢斯·米勒,兩人互生愛意並結爲夫妻,也萌生了留在中國的想法。如今的她生活在北京的一處寧靜的四合院內,2004年得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中村京子很激動,她稱自己深深地愛着中國,中國纔是她和米勒的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