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零點時分,火線燃起藍色的火苗,頓時巨響轟鳴,震天動地,磚頭瓦塊與敵人屍體一齊拋上天,隨機圍城部隊衝殺進城,與僞軍短兵相接,奮力拼殺,經過4個多小時的戰鬥,妄圖依靠“鐵城”負隅頑抗的先遣軍全部被殲。攻城指揮部設在城東500米外的老鴉張村,陳德任總指揮,縣委書記劉幹任副總指揮,滄南軍分區4個連爲主力部隊,負責攻打縣城的東門、北門及東北角地帶,圍剿逃跑之敵,阻擊寧津方面的敵人增援部隊。

1945年8月15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吳橋縣城(現吳橋縣鐵城鎮政府駐地)內仍由1000餘名僞軍盤踞。8月19日,渤海區黨委根據上級“迅速佔領城市要道”的指示,決定圍攻吳橋城,圍殲駐城僞軍。
渤海區黨委命區政委陳德率滄南軍分區四個連隊和一個特務連,配合東吳縣大隊、區隊解放吳橋縣城。攻城指揮部設在城東500米外的老鴉張村,陳德任總指揮,縣委書記劉幹任副總指揮,滄南軍分區4個連爲主力部隊,負責攻打縣城的東門、北門及東北角地帶,圍剿逃跑之敵,阻擊寧津方面的敵人增援部隊;縣大隊、軍分區特務連負責圍攻西門,西南角;三區中隊負責攻打南門;二區中隊在桑吳公路上設伏,阻擊桑園方面的援軍。
吳橋城原來城牆就很堅固,後來守城的僞軍又對原有的城牆加高加固,在城牆上又修築了很多防禦工事,守城之敵還將南門、北門、東門外護城河上的橋樑破壞,只留下西門外一座橋樑。圍城部隊採取炮火轟擊、豎梯子、城牆下爆破等方式圍攻吳橋城,但是由於城池太堅固圍攻進行了兩天都沒有攻破。指揮部及時調整戰術,決定利用西城的地形挖地道,將地道挖至西城門下,在地道內放置重型炸藥爆破。
在距西城門外40多米處,是村民範連山的茶葉鋪,經過偵查,這裏是挖地道的最佳選擇,範連山得知部隊要挖地道解放縣城,二話不說舍院搬遷到了別處。地道口就設在了他家院內,來自李營盤、道口的20多名青年民兵晝夜奮戰挖地道,當地老百姓利用圍牆前僞軍挖工事時存放的磚和土坯作掩護,把民兵挖出的土及時運走。
地道寬1.4米,高1.3米,地道挖至護城河拱橋時遇到了石層,石層面非常堅硬,因橋身寬度有限,地道只能縮小直徑,勉強能容一個人通過,爲了鑿通石頭層,縣大隊找了8名石匠,配合民兵輪流鑿挖,周圍的羣衆敲鑼打鼓掩護鑿石頭的聲音。爲了使敵人不易發覺,住在關帝廟的部隊不斷打槍放炮,並組織羣衆不斷放鞭炮,迷惑敵人。
橋鑿通後繼續往城門下挖,經過20多天邊測邊挖,終於將地道挖成。爆破隊將1000多公斤炸藥堆放在地道的末端,用炸藥做成火線引致坑道外,一切準備就緒。9月15日零點時分,火線燃起藍色的火苗,頓時巨響轟鳴,震天動地,磚頭瓦塊與敵人屍體一齊拋上天,隨機圍城部隊衝殺進城,與僞軍短兵相接,奮力拼殺,經過4個多小時的戰鬥,妄圖依靠“鐵城”負隅頑抗的先遣軍全部被殲。
戰鬥勝利結束後天剛發亮,軍民向着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高呼“天亮了,共產黨萬歲!”這次戰鬥殲滅僞軍近1000名,生俘國民黨縣黨部書記、僞縣長,先遣軍司令。吳橋縣城解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