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個人都會犯錯,可是大家回想下,你上一次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什麼時候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經想不起來了。出了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找原因,而是拼命找藉口說“這事兒不怪我”。     你看,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大多數人只想逃避責任,甚至不自覺地說謊,比如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明明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小布什仍然表示“這不怪我”。再比如,公衆人物被發現外遇,面對確鑿的證據,當場卻打死都不承認,而是在隔天的道歉聲明裏說:“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不僅是大人,小孩子也會爲自己的行爲辯護,你要問他爲什麼打架,他肯定能給你說出個理由,比如“他是個笨蛋”或者“他老是罵我”等等。     爲什麼當錯誤發生,我們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或者是找一些外部原因,偏偏就是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呢?根源就在於自我辯護的心理。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錯不在我》,作者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這種現象的成因、表現和後果。不論是個人、國家還是社會,都在不知不覺當中進行自我辯護,也同時在遭受它帶來的不良影響。那麼如何才能認清自我辯護,學會承認錯誤,獲得成長呢?答案都在接下來的節目裏。     相信聽完這本書,大家至少會明白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大腦是如何用盡一切手段來避免我們認錯的呢?第二,逃避認錯爲什麼會導致婚姻破裂、醫生誤診和錯誤判決呢?第三,爲什麼說承認錯誤可能會帶來好結果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