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樣舉漢高祖的例子,表面上看是希望曹操效仿古人勤王,事實上有些意味是在建議曹操趁此機會收服民心和掌握對諸侯的號令,即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牛耳”,威信、勢力過大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這個道理荀彧應該不會不明白。在此之後,天子在許昌屢次受辱,威嚴一次又一次被踐踏,而曹操的地位又蒸蒸日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爲曹操心腹的荀彧,如果真的堅守對大漢的忠誠,又怎麼可能感覺不到這其中的微妙變化。

有人說,曹操的心腹謀士荀彧是大漢的最後一個忠臣。 《新三國》荀彧 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出來。 電視劇中甚至有荀彧在白馬門前攔二公子曹植車駕的舉動,哪怕面對曹操都絲毫不畏懼,無論如何就是不能越過禮法,臣子不能走天子車駕專用的門。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荀彧也沒有順從曹操,帶着無奈和傷感從容赴死,足以表明荀彧對大漢的忠心。 但是,我想說的是,荀彧對大漢的忠,其實並非從一而終,或者說,他所謂的忠,只是成全了自己的美名,對於大漢而言,他的忠誠顯得很蒼白無力,甚至有些“虛僞”。不僅如此,某方面來說,正是他的“忠”,壯大了曹氏的勢力,從而加速了大漢的沒落和消亡。 他最先提出奪回天子的建議,原話如下: 這裏一方面可以理解爲荀彧確實是爲了天子着想,希望曹操早點將天子迎回,免得落入其他小人之手。但是另一方面,從荀彧的話中,又能看出其他的意味。他在建議的時候舉了“晉文公納周襄王”的例子,晉文公是誰?春秋五霸之一,不是普通的周朝臣子,即使身爲諸侯之一的晉文公當時是真心勤王,但最後卻成了天下霸主之一,荀彧既然想到晉文公的事例,難道就不該擔心曹操也會成爲下一個晉文公嗎?同樣舉漢高祖的例子,表面上看是希望曹操效仿古人勤王,事實上有些意味是在建議曹操趁此機會收服民心和掌握對諸侯的號令,即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牛耳”,威信、勢力過大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這個道理荀彧應該不會不明白。 荀彧白馬門硬槓曹操 有人會說,這個時候的荀彧以爲曹操還是當初手持刀刃、爲國除賊的忠心英雄,但從曹操迎回天子的那一刻,霸道、威脅無不溢於言表,天子、大臣都能看得出來,心細如絲的荀彧會看不出來嗎?從第十四回曹操遷都許昌可以看出: 遷都這項重大的工作本來是天子和大臣共同商議,由天子自主決定,但是曹操卻和謀士私下“密議”。荀彧不僅不對此反對,反而參與其中積極支持遷都許昌,也許他有對眼下天子處境的考慮,但臣子本身私自商議遷都之事本就是不合法度之事,年老的荀彧尚且能義正詞嚴地與曹操硬槓,此時的他爲何又不那麼守禮法呢? 得到支持的曹操立刻上奏天子,“強迫”天子遷都,天子和大臣都對曹操畏懼,不敢不從,荀彧若在場的話,應該不可能看不出來衆人的反應。在此之後,天子在許昌屢次受辱,威嚴一次又一次被踐踏,而曹操的地位又蒸蒸日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爲曹操心腹的荀彧,如果真的堅守對大漢的忠誠,又怎麼可能感覺不到這其中的微妙變化?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荀彧真的對天子的尷尬處境和曹操的對於大漢的態度一無所知,僅僅就荀彧的所作所爲,完全是在幫助曹操擴大勢力而不是大漢。或者他所心向的不是大漢天子,而是大漢這個朝代,他可以不管現任天子的死活,只要曹操強大後能再度扶起大漢的名號,他就心滿意足了?又或是他明知曹操的野心卻無力阻止,只能將對大漢的忠誠埋在心底,在曹操手下順勢而爲,卻又在曹操權傾朝野的時候突然出來毫無作用地阻撓一下,這種忠心未免顯得也太蒼白無力了吧。 所以,從荀彧的表現來看,他的行動更讓人認爲他是曹操的肱骨心腹,而非大漢的忠臣義士。儘管很多人認爲他對大漢有着強烈的忠心,但我認爲,即使有,他表現的也不夠明顯;即使忠,他的忠對於幫扶大漢沒有起到絲毫作用,這種忠,停留於想法和內心之上,沒有深入到行動當中,遠遠不夠有說服力。 就像男女相處,初期女生容易被巧言浪漫的男孩所吸引,而不喜歡實實在在喜歡從生活細節上去關心人的老實人,然而事實往往證明看重生活細節的人更懂得生活,彼此的關係也更能持久,這就是行動的力量,這也是爲什麼常有人說“平淡是真,平淡是福”的道理所在。 《三國演義》中還有另一個實實在在從一言一行上都將自己的忠心表露無疑並被傳頌千古的人,他就是關羽。 《新三國》關羽 關羽的忠誠從桃園三結義開始,就一直牢牢存在於周身,歷經世事變化也絲毫未減。或許是早期被埋在民間不得發揮自己的本領,一朝被劉備識得,心存感恩便誓死忠心追隨。儘管前期的大哥劉備四處漂泊、居無定所,也攢不起像樣的勢力,與同期的幾個諸侯相比更是微弱到塵埃裏,但是關羽就是毫不動搖,默默地跟在劉備的後面,聽從調遣號令。 收服徐州一役,曹操設計引起呂布與劉備大戰,導致劉備丟失下邳並與兄弟失散,關羽則被曹操誘降。面對曹操上萬的兵馬,關羽絲毫不爲所動,堅持與曹操定下三條約定: 曹操同意便肯歸降,否則即便身首異處也在所不惜,可見他的忠心,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的。 還有,呂布死後,曹操得到赤兔馬,打算贈給關羽,以籠絡人心,希望能讓關羽從心裏忘記劉備,效忠於他。可是曹操還是低估了關羽的忠心,關羽得到赤兔馬之後,說了一句話讓曹操再次失望: 即便得了恩惠,最先想到的依舊是與大哥相會,而不是叩謝丞相的恩德,這樣的忠義已經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了,能從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來。 《新三國》關羽 後來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更是不用說,死都不放在心上,區區關隘又怎麼能攔得住他對大哥的忠誠。哪怕是後來劉備得到諸葛亮後,與諸葛亮的關係比對自己的兄弟都好,關羽張飛難免嫉妒,卻從未對劉備有絲毫怨念,該聽從命令聽從命令,該整軍打仗就立即準備,即使是大哥讓自己聽從別人的命令,都一一照辦。劉備得到關羽,獲得關羽的忠心,可以說是其人生最大的幸事之一。

關羽的忠不僅體現在口頭心裏,更是在日常的每個行動中時時保持,讓人對他的忠生不起半點懷疑的態度。也正是因爲他的忠,才被世人稱爲“忠義無雙”的“武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