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非聯辦:警惕假借區塊鏈名義的非法集資 羣衆舉報有獎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玉敏 北京報道

日前21世紀經濟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設立在中國銀保監會的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處非聯辦”)於11月18日向各省市處非辦發函,提示防範假借“區塊鏈”名義的非法集資風險。

接近監管的人士透露,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藉機炒作區塊鏈概念,以所謂“虛擬貨幣”“區塊鏈商城”“區塊鏈遊戲”等名義非法吸收公衆資金,侵害公衆權益。

這些所謂高收益投資項目實際上與區塊鏈技術毫無關係,有的刻意混同“幣”“鏈”概念,純粹是披着“區塊鏈”的外衣圈錢。處非聯辦函告各地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相關風險的監測、防範和處置,對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爲要堅持打早打小,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羣衆舉報有獎

不過,普通的老百姓由於對技術不瞭解,容易上當受騙。因此,處非聯辦建議各地深入開展區塊鏈發展政策與專業知識宣傳,引導公衆科學理性看待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應用;及時揭示打着“區塊鏈”幌子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增強公衆識別能力,防止盲目跟風、上當受騙。

據悉,本着“打早打小”的理念,風險提示函中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網絡監測、大數據篩查、線下摸排等多種手段,加大對“炒幣”“炒鏈”等非法集資風險的監測預警力度。一旦發現涉非苗頭,要及時果斷處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瞭解到,在防範假借區塊鏈名義非法集資方面,有關部門鼓勵羣衆積極舉報,符合條件的還會給予獎勵。

據悉,早在2016年,處非聯席會議就下發了《非法集資舉報獎勵辦法》。辦法中規定,羣衆舉報的非法集資線索,經有關部門查證屬實的給予獎勵。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後,應迅速組織覈查,對符合獎勵條件的,按規定做出獎勵決定。各地可採取“一案一議”或集中處理的方式對舉報線索進行認定和獎勵。

區塊鏈博彩實際爲“空氣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上述風險提示可謂正當其時,打着“區塊鏈”旗號的非法集資和詐騙模式越來越複雜,“區塊鏈博彩”“區塊鏈遊戲”“區塊鏈挖礦”等各種噱頭令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

比如,英雄鏈(HEC)就是以“區塊鏈博彩”的名義進行詐騙活動。官方宣稱HeroChain公有鏈是一個博彩即服務(Gamble as a Service,GaaS)的博彩服務生態系統,它遵循世界各地的法律法規,面向全球提供合法的博彩、娛樂底層基本技術服務。項目代幣HEC共計50億枚,並且永不增發。

2018年1月15日,英雄鏈項目方發行的代幣 HEC 在某網絡交易平臺上線,上線即破發,變爲空氣幣。英雄鏈項目代幣HEC在破發之後,其內部團隊和代投方依然進行大量虛假宣傳,號稱HEC短期會有百倍的回報,上線一線交易所、承諾可以通過HEC在柬埔寨金銀灣購買房產,甚至承諾澳門賭場可以給英雄鏈代幣銷售兜底。一些受到矇蔽的投資者,聽到鼓吹後又追加了投資。2018年10月份,英雄鏈官網關停,期間將一些投資者中的維權和報案人士踢出微信羣,最後解散了官方微信羣,項目負責人不見蹤影。2018 年12月29日,英雄鏈被立案。英雄鏈項目從一開始就是精心包裝的詐騙項目,宣稱是國外項目其實是國內相關人員的自導自演。

還有的打着區塊鏈遊戲的名義進行詐騙。比如幸運十二生肖(別名:Luckyzodiac)是一款區塊鏈遊戲,搶寵物得收益,一般需要1-5日,到期自動賣出,寵物需要先預約,然後到點去搶,不同寵物的收益不同,比如一隻兔子的日收益是5%,假設它的價格是10000元,那麼一天就可以賺500元。用戶邀請身邊的人成爲狗主(二級狗主)可以獲得直接的推廣收入,而二級狗主繼續推廣也會獲得推廣獎勵,一級狗主還能獲得二級狗主消費的提成。2019年8月6日幸運十二生肖崩盤,受騙羣衆幾十萬,涉案資金達到80億。

區塊鏈挖礦的騙局

區塊鏈的記賬也被形象地稱之爲“挖礦”,也有人以挖礦爲名進行詐騙。比如,南京一家數據公司開發所謂“礦機系統”“亞洲數字交易平臺”“區塊鏈錢包”“會員系統”,搭建起“天使幣”項目的網絡運營平臺。同時,這家公司通過召開現場會宣講、網站宣傳、微信公衆號推送等方式進行公開宣傳,“礦機”分爲小、中、大三種,租賃價格分別爲1000元、5000元、1.5萬元“天使幣”,租賃週期爲365天。“礦機”每天能挖到數量不等的“天使幣”,“天使幣”在交易平臺開始進行交易提現後,即可獲得高額的收益。

而實際上所收取的投資款除少部分被用於公司經營“天使幣”項目的開支外,大部分被轉移至個人賬戶,或者被用於發放員工及介紹人佣金,沒有用於任何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據瞭解,目前這家公司因資金鍊斷裂關閉了交易平臺,至少造成了1.4億餘元資金損失,涉及6800餘名羣衆。

傳銷借“區塊鏈”還魂 

此外,還有諸多媒體也報道過,很多傳銷組織以區塊鏈的名義拉人頭進行詐騙。

據檢查日報消息,2016年3月,連雲港市公安機關接匿名舉報,盧某等人以“互聯網+”爲幌子在連雲港地區推廣“虛擬貨幣GGP共贏積分”項目,通過互聯網發展會員繳納會員費,並採用虛擬積分變現的盈利模式,疑似網絡傳銷。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個發起於北京,覆蓋全國的吸金騙局。

該組織打着“區塊鏈”“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數字中國”的幌子,短短6個月,發展下線30層,吸納會員賬號1.09萬餘個,吸收投資額3.2億元。

2019年9月25日,由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盧某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原判的罪名及主刑。至此,該新型互聯網傳銷騙局以其組織人員落入法網告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