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元帝死後,成帝繼位,在元帝晚期,寵臣石顯專權,而身爲宰相的匡衡對此卻沒有作爲,所以成帝剛繼位,當時的名臣王尊就上書,說匡衡身居高位,不思爲皇帝擔擾,替朝廷除奸,反而依附於奸佞之人,應該追究匡衡的責任。事情到這裏,其實跟匡衡一點關係都沒有,前32年的時候,朝廷再次繪製全國地圖,此次繪圖的人,發現了上次犯的錯誤,所以把樂安鄉多的土地又劃了出去。

歷史上因爲愛學習而留名的人很多,像懸樑刺股的孫敬,聞雞起舞的組逖(這個學習是練武,也算吧),囊螢映雪的孫康,鑿壁偷光的匡衡,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匡衡,一個窮人翻身的典範。
匡衡的家庭就是個典型的貧農,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從他父親那一代往上數,可能七八代也沒出過一個當官的或者有錢。不過匡衡的父親跟他的長輩們不一樣,他是很希望匡衡能夠讀書,畢竟那個時候西漢的政權已經穩定,讀書人在社會上是受到尊敬的,還有希望當官。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不存在考取功名什麼的,但能讀書識字是官員的必備技能。
雖然匡父有讓兒子讀書的想法,奈何家裏實在太窮,要請私塾先生或者去私塾讀書,都得要錢的,匡父拿不出錢,所以匡衡其實是沒有機會學字的。因爲匡父有這種想法,自然而然就影響到了匡衡,匡衡在替富人做活的同時,一有機會就去學字,據史書記載,有一年春節,匡衡還在自家的燈籠上寫上“吉祥”兩個字。
匡衡寫的這兩個字引起了同鄉富N代的注意,這幾個平時鬥雞遛狗的人,看到匡衡這個窮小夥居然也會寫字,就決定調戲他,他們問匡衡會不會寫“福壽無疆”,匡衡就靠着平時幹完活學字,能認識幾個字,當然不會寫,他老老實實地回覆說,不會。富家哥就假裝好心幫他寫,這幾個無良的傢伙,在匡衡家新春的燈籠寫上“槽頭興旺”,匡衡不知道他們的壞心眼,還對他們感恩戴德。
這幾個燈籠就在匡家掛了一個春節,後來,村上一個認識字的好心人把真相告訴了匡母,匡母差點氣得背過去。經過這一件事,匡衡下定決心,一定要讀書認字。也就了後面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匡衡讀書有成以後,參加了朝廷舉辦的甲科考試,當時的漢宣帝對於儒學不怎麼敏感,他更鐘情於王霸之術,所以不怎麼喜歡匡衡的見解,但對他的才學還是挺欣賞,匡衡最終被乙科錄上。
宣帝死後,漢元帝繼位,匡衡被外戚史高當成工具,用來對付當時的名臣蕭望之,匡衡也因此得到漢元帝的重用,還被任命爲太子劉驁的老師,御史大夫,最後更是接替韋玄的位子,成爲了漢元帝的丞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漢元帝死後,成帝繼位,在元帝晚期,寵臣石顯專權,而身爲宰相的匡衡對此卻沒有作爲,所以成帝剛繼位,當時的名臣王尊就上書,說匡衡身居高位,不思爲皇帝擔擾,替朝廷除奸,反而依附於奸佞之人,應該追究匡衡的責任。王尊說的這些自然是事實,但是因爲匡衡是成帝的老師,成帝對他十分的信任,最終反而王尊被貶,匡衡沒事。匡衡因此整日提心吊膽,不得安寧。
後面又出了幾件亂七八糟的事情,匡衡的地位總是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挺。後來真正使匡衡失去相位的卻是一件小事情,這件事如果說匡衡沒錯,他也有點錯,但這事卻真的怪不到他。公元前48年,西漢在編制全國地圖時,誤把別的鄉400頃土地劃給了樂安鄉,前36年時,匡衡因爲升爲宰相,按規矩得封侯,漢元帝就把樂安鄉封給他他食邑。
事情到這裏,其實跟匡衡一點關係都沒有,前32年的時候,朝廷再次繪製全國地圖,此次繪圖的人,發現了上次犯的錯誤,所以把樂安鄉多的土地又劃了出去。本來400頃土地也沒多少,匡衡對此更是一無所知,但是因爲他是宰相,自然有人拍馬屁。他底下一個集曹掾(太守和縣令底下官)陸賜就去責怪繪圖的人員,最後,安樂鄉又恢復到前48年時的樣子。
你說,匡衡在這件事上有多大的責任,他在京城,可能連安樂鄉具體啥情況都不知道,雖然他是安樂侯。但要說他沒責任,顯然瓜田李下,也說不清楚。當時的很多大臣就抓住這件事不放,指責他非法兼併土地,匡衡只得請辭宰相位,漢元帝經調查後也認爲匡衡有過錯,所以免了他的官,還罷了他的侯爵。
無官一身輕的匡衡回到老家,也沒有忘記要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後人,他在家鄉開學院,辦學堂,他的兒子匡鹹也是繼父親之後,做到了九卿之位,他的家鄉也出了不少的名人。關於匡衡,他還留給當地一個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萬畝石榴園,現在,他埋葬的那個地方,還被叫做榴園鎮。
匡衡從一個替富家人幹短工的窮家小夥,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成爲萬萬人之上的宰相,不得不說是我們這些窮人奮鬥的榜樣,這可比現在的那些成功學要好多了,至少他教授了我們三點,一是要努力,一是必須通過合適的方法努力,第三點就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確。今天你努力了嗎?(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資料:《漢書》 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