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評說歷史趣事、爲你解密中國各朝代歷史!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讓您瞭解有趣的歷史放鬆心情,吸收歷史精華掌控自己人生,無往而不利!我們的每條解密都會做到有理可言、有據可依,我們是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解密檔案!

西漢的十二個皇帝裏,唯有漢宣帝劉病己的身世最坎坷。

因爲那場曠日持久的巫蠱之禍,劉病己還在襁褓中就進了監獄。當然,劉病己的運氣還是好的,太子劉據自殺以後,另外兩個皇孫都遇害了。

多虧有司法部官員丙吉的照料,劉病己在監獄裏活了下來。他五歲離開監獄,在民間生活了十二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病己在鄉下的童年又是快樂的。

雖然生活不富裕,劉病已能夠像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地玩耍。鬥雞遛狗,摸蛐蛐兒,爬樹游泳捉泥鰍。

這樣長大的孩子,身上的陽光多了一點,淳樸也多了一點,比深宅大院裏的長大的皇子少了點冷酷,也少了點心機。

公元前74年,權臣霍光廢掉了不稱職的少年天子劉賀,用隆重又莊嚴的儀式迎立劉病己繼承了皇位。

劉病己十七歲了,老婆許平君大他三歲。女大三,抱金磚,劉病己抱來了大漢朝的皇權。

漢武帝前,西漢有文景之治,漢武帝后,他的兒孫又開創了昭宣之治。漢宣帝是一位不錯的皇帝。

漢宣帝的父親劉進和爺爺劉據都死於巫蠱之禍,按常理猜度,宣帝可能會對漢武帝有所不滿。

事實卻相反。漢宣帝大概認爲,國家的太平和安寧正是漢武帝用鐵血征戰打出來的。正如今天那句流行語,歲月靜好,不過是先輩幫你解決了問題。

漢宣帝登基的第二年,下了一道詔書,打算給漢武帝定廟號,再配以高規格的祭祀樂舞(廟樂)。

漢宣帝大致是這麼說的:“朕出身卑微,所幸以血脈關係繼承了先帝的功業。朕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祭祀先帝宗廟。孝武皇帝(漢武帝)爲杜絕外患,奮而用兵。北征匈奴,南平氐羌、諸越,東定穢、貉、朝鮮,擴地千里,設立郡縣。四方民族臣服,前來朝拜、進貢。”

“此外,孝武皇帝協定音律,設立樂府,祭拜上帝,封禪泰山,造明堂,改曆法,定服飾,繼往開來,功在千秋。然而孝武帝廟樂規格太低,朕深感不妥。”

漢宣帝命文武百官共同商議這件事。羣臣簡單討論了一下,紛紛表示贊同。這時,朝臣行列裏有一個老頭站出來說,我反對。

大殿裏頓時靜了下來,皇帝和羣臣的目光都注視在這個老頭身上。他是皇室的管家(長信少府),名叫夏侯勝。

夏侯勝是西漢有名的大儒。他的研究方向是儒家典籍《尚書》,還精通天象、災異的學說。西漢有一個著名的《尚書》學派“大夏侯學”,是夏侯勝開創的。

上官皇太后跟夏侯勝學過《尚書》,夏侯勝因此還被封爲關內侯。霍光廢劉賀、立宣帝之時,夏侯勝大力支持。

夏侯勝性情剛直,又很認死理,是個不折不扣的槓精。關鍵,他誰都敢槓。

在皇帝和朝臣錯愕的目光注視下,夏侯勝不緊不慢說了一番話:

“我以爲,武帝平定四方開疆拓土的功勞當然是有的。然而多年征戰,造成國庫和民力嚴重枯竭。武帝太過奢侈,揮霍無度,消耗掉天下無數的財力。幾十年間,天下百姓流離失所,人口幾乎減少了一半。蝗災四起,赤地千里。至今還沒有恢復到文景年間的水平。何況武帝晚年殺人過多,百姓也沒有得到恩澤。我認爲,武帝的廟樂就不用換了吧。”

這話一出口,羣臣面面相覷 ,宣帝也被嗆得說不出話來。丞相和御史一商量,以非議詔書、詆譭先帝的罪名指責夏侯勝。

這種罪名可大可小。夏侯勝的牛脾氣無人不知,還是太后的老師,因此也沒有多大事兒,被關進了監獄。陪他一起坐牢的還有名臣黃霸,他作爲丞相府助理,縱容了夏侯勝。黃霸也是個有名的學者。

夏侯勝在牢裏也沒忘記學習。他和黃霸一交談,發現黃霸在將經學極有見地,就在牢裏跟黃霸學習。

那會兒漢武帝去世還不到二十年。他一生的功過到現在還爭議不小。

客觀來說,漢武帝當時的名聲肯定不太好。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時隔兩千多年再討論,筆者認爲漢武帝的功績更具有歷史意義。大漢天子當之無愧。

夏侯勝不怕死是肯定的,他敢講敢說值得稱道。但是,筆者以爲,夏侯勝說的話還是稍顯過火。

倒不是說他對漢武帝的評價不對,在那個年代,這評價可能已經算很溫和了。問題在於,夏侯勝作爲儒者,態度有失分寸。

換位思考,如果有人當面指責夏侯勝的祖父曾祖如何如何,他即便是個溫文的君子,肯定也要發飆的。有可能還會拔拳相向。

而夏侯勝在朝堂上,當着那麼多朝臣的面公然指責漢武帝,反駁宣帝,宣帝那張臉有多掛不住只有他自己知道。

《論語》記載,葉公曾對孔子說,俺們村有個年輕人爲人很剛直。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官府去查案,結果當兒子的竟然指證他爹盜竊。孔子說了,我們村的人可不這樣幹,“父爲子隱,子爲父隱,直在其中矣。”

這是什麼意思呢?“隱”就是隱瞞。也就是說,孔子認爲,父子之間彼此袒護,爲對方隱瞞過錯,纔是人之常情,人類情感的本能。這也是人性的一種“直”。

就拿葉公講的那個故事來說,年輕人舉報了父親,獲得正直無私的名聲,然而人倫之理卻被他摧毀了。當然,如果那個父親很壞,就另當別論。

孔子對臣子如何勸諫國君有過總結,指出方式和態度很重要,最好不要過火。這樣看來,孔子不會支持夏侯勝的做法。

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也說過,“惡詰以爲直者。”“詰”有指責的意思,子貢對那些直言不諱指責別人或者別人先祖的行爲,是很厭惡的。

誠然,自從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各執一說,儒家學說分裂很久了,誰都以爲自己纔是正牌的儒者。但孔子的言論擺在那裏,世間大道理講的很透徹,大多數情形下,都比後世的儒者高明。

歷史得到意義也體現在這裏,教給我們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漢宣帝最後還是給漢武帝提升了廟樂的等級,並且給漢武帝定了廟號“世宗”。作爲兒孫,忽略先祖的某些過錯也在情理之中。

夏侯勝在獄中生活了一年多,漢宣帝想起他的才學,下令把他和黃霸都都放了出來。其實漢宣帝也欣賞夏侯勝的耿直,又讓他擔任了太子的老師。

這件事最終以比較溫和的方式解決了。如果換一個皇帝,夏侯勝可能還要多住幾年牢,或者處置更重。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