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文鏡在康熙年間做了個七品縣令,儘管他爲朝廷盡心盡力,但是40多年過去了仍然是個七品縣令,幸運的是,雍正帝一登基,他終於開始升官發財了,一直做到正二品的總督。雍正帝大量批閱了康熙年間的地方官員,就發現了爲官40年仍然是七品知縣的田文鏡。

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後,通過科舉考試來升官發財,成爲了絕大部分人做夢都想實現的事情,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淡漠名利的人例外,除非祖上是王公貴族,有爵位承襲,否則普通人還是要通過考取功名才能做官,但是不一定做了官就一定能平步青雲,可能有些人做了一輩子的官,還是個芝麻小官,官場上最悲劇的事情莫過於此了,就像現在要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田文鏡。田文鏡在康熙年間做了個七品縣令,儘管他爲朝廷盡心盡力,但是40多年過去了仍然是個七品縣令,幸運的是,雍正帝一登基,他終於開始升官發財了,一直做到正二品的總督。
田文鏡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自幼家貧,但勤奮好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21歲的田文鏡參加了科舉考試,幸運中舉,被朝廷派往福建任縣令,後來調到山西任縣令,開始了他的官場之路。其實縣令可以叫知縣,只是叫法不同,在明清時期,知縣官階爲正七品,由於僅僅是一縣之長,經常被戲稱爲“七品芝麻官”。雖然田文鏡做縣令期間盡心盡力,經常爲民請命,也經常調任,因爲他並不善於在官場上阿諛奉承,所以一直都只是當個地方知縣。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時,他已經在地方知縣這個位置上做了40年。
本來田文鏡以爲自己這輩子就這麼過去了,但雍正帝登基後,他的官場之路居然發生了轉變。雍正帝繼位後,要大力整頓吏治,在官員任命上儘可能唯纔是用。雍正帝大量批閱了康熙年間的地方官員,就發現了爲官40年仍然是七品知縣的田文鏡。雍正帝仔細翻查了田文鏡的政績,覺得他是一位人才,所以親自召見他。剛好那時候山西發生了災害,而山西巡撫卻聲稱山西沒有災害,等到田文鏡見到雍正帝后,他毫無保留地說明了山西的情況,於是雍正帝把田文鏡升任從二品的山西巡撫,把原來那個革職。田文鏡到任後,他果然不負雍正帝厚望,把山西長年累月的很多弊政全部處理了,山西的吏治煥然一新。
田文鏡自此受到雍正帝重用,不斷調任全國各地任職巡撫,以改變當地的吏治情況。雍正五年(1727年),鑑於田文鏡的卓越政績,升任爲正二品的山東總督,這是清朝最高級的封疆大臣。在清朝,總督的管理範圍經常變,大概到了晚清時期,才定格爲九大總督,就是經常聽到的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東三省總督,山東總督是雍正帝專門爲田文鏡設立的,可見雍正帝對田文鏡的賞識和重用。
田文鏡就任總督期間,以清官和酷吏著名,他本人潔身自好、爲官清廉,對於貪污腐敗等,他又深惡痛絕,被他彈劾至革職的貪官數不勝數。雍正年間,清朝的吏治是最清明的,其中就有田文鏡的功勞。根據史料記載“然當時謂衛,文鏡所部無盜賊”,意思大概是在田文鏡管理的區域,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由此可見,田文鏡爲官期間的政績確實非常卓越。
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鏡在任上病逝,終年71歲,雍正帝得知田文鏡的死訊,爲他上諡號“端肅”。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能夠擁有諡號的文臣武將都是非常不簡單的。田文鏡爲官50年政績卓越,但前40年都是任職地方七品知縣,人生的最後十年,受到賞識任職地方二品封疆大臣,他的官場之路也算是完滿結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