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遇到戰爭時,士兵們奔赴前線打仗,自然就不能耕種,也就必須要由朝廷提供糧草補給不可。而在運送戰爭補給的時候,又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首先最典型的便是“運輸消耗問題”。
在很多歷史劇和歷史典籍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句話:“打仗,打的是錢糧”。當然,這句話其實本身也並沒有什麼錯,因爲本身戰爭打的就是消耗。
比如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派遣年羹堯去平定西北叛亂的時候,所消耗之兵馬錢糧,數額巨大。當時年羹堯三番五次向朝廷催要錢糧,身爲總理王大臣的廉親王甚至還向雍正提出辭職,理由便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西北前方的錢糧需求。所以由此可見,戰爭消耗的錢糧之巨。
這裏的“錢糧”,其實就是“軍餉”和“糧草”的統稱。在古代,年輕男子當兵打仗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賺錢養家,“當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一份職業而已。因而想要穩住這些人,就必須要按時按量發放工資,也就是軍餉,否則很可能就會引發兵變。
至於“糧草”,則是士兵和戰馬日常所需的食物,當然,這主要指的還是糧食。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先來看看古代王朝的兵役制度了。
等到有戰事的時候,朝廷便派遣一個將軍,叫做“總兵官”帶着衛所軍隊奔赴前線。等到戰事結束之後,便回來交出兵權,軍隊則迴歸到衛所中繼續耕種。
而這種制度,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很多王朝都用到了此方法,也就是在無戰事的時候,士兵就是農民,可以耕種自給自足,不用朝廷供養。等到戰時的時候,又可靈活做出調整。
可問題是,在古代戰爭中爲何會如此消耗糧草呢?
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的落後,運輸輜重只能靠馬車,遇到崎嶇的山路,只能是靠人扛馬馱,很費時間。而在運輸的過程中,人和馬也要喫掉一部分,等到他們回來的時候,也必須要給他們一部分。所以運送十分糧草,軍營實際上得到的也不過只有十分之三四而已,其餘的基本就在運送途中被消耗乾淨了。
當然了,如果運送補給線比較短的話,運送到的前線的也要稍微多一些,但無論如何都不太可能全部如數運到,更別說糧食還得從全國各地徵調!
除此之外,在戰爭中還會受到敵人的損毀,軍官的貪污等等。所以,這樣一整套的組合拳打下來,糧草自然不夠用。
所以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在太平時期,帝國基本上不用花費太多的軍費,士兵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是到了戰事,士兵們停止了生產,朝廷就必須要徵調糧草運送至前線,而在運送途中,又會發生巨大的損耗。加上戰爭中敵人的破壞和軍官的貪污等因素,糧草的消耗自然就大了!
所以說古代打仗消耗糧草,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千萬不能理解錯了哦!
參考文獻:《明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