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在這片孕育生命的華夏熱土上,各個區域都有獨具魅力的文化所在。在後期的演變中,中國被劃分爲多個省份,省份的名字也有不同的文化沉澱和象徵意義。

比如湖南湖北的“湖”以洞庭湖爲界;河南河北的“河”以黃河爲界;廣東和廣西,衆人只知兩廣地區歷史悠久、經濟發達,和湖廣地區相對的它起源於明朝時期,雖然此地人盡皆知,但廣東廣西的“廣”又是指什麼?關於“廣”卻鮮爲人知。 兩廣來源歷史悠久、廣字融合帝王心結 這個“廣”並非是藉助某條河流或者某座大山起名,它的歷史由來和朝代統治者的管理密不可分,廣東和廣西是合稱,“廣”字起源於經濟繁華的廣州,番禺地區交通便利、人口衆多、是爲嶺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秦漢時期,嶺南地區逐漸演變爲南越國,而此時的經濟中心已從廣州轉移到了廣信,古廣信是兩廣地區的原始劃分地區,廣信地區曾經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嶺南地區被稱爲“廣南路”,爲了區分廣南地區,把廣南以西的地區稱爲“廣南路西”、以東地區稱爲“廣南東路”,在後期的演變中,被後人簡稱爲廣東和廣西。

漢武帝設立廣信一帶主要是爲了穩固統治、加強皇權、促進經濟發展,廣信顧名思義爲“廣佈恩信”, 恩威並重方可治理天下,漢武帝爲了加速當地文化的融合,在廣信一帶不斷加強統治、注重經濟發展,廣信地區因此聞名。隨着區域的不斷擴大,廣信成爲了兩廣地區取名的重要依據。兩廣一帶逐漸圍繞廣信路發展,在唐朝時期嶺南地區逐漸形成了廣東廣西的雛形。“廣”在這裏指廣闊地帶。 “兩廣”正式劃分省份,“廣”寓意深遠 廣東、廣西起初都是小區域劃分,直到明代宗景泰時期,廣東、廣西逐漸劃分爲省,一個名叫于謙的大臣爲了便於管理兩廣地帶,上奏明代宗建立總督,總督的設立讓兩廣地區開始有了明顯的區域劃分。 雖爲一體,各部落卻各帶特色,從明朝到康熙二年,廣東、廣西的語言、服飾、文化開始細化,“廣”在此有了廣納百川、互相融合的寓意。封建時期的“廣”並不僅僅指廣東、廣西,還帶有海南、越南地帶,清朝末年因列強入侵,廣就不再包含越南、海南,成爲了廣東省、廣西省。

“兩廣”並非有所相隔,二省山水相通、人文相連,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它的廣從兩漢時期就發展而來,帶有極強的古代寓意。統治者希望自己的江山廣闊疆域、廣而精之,這個廣自古以來就帶有包容開放的性質,近些年來,兩廣地區的發展有目共睹,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前來駐紮。 地名是名片,“廣”則是底氣 地名是一個省份對外交流的名片,如以黃河爲區域劃分的河南河北,兩個省份的發展以黃河韋基礎,黃河不僅養育了河岸兩邊的人民,是兩省的母親河,也促進了兩岸交通的往來、提升了經濟的發展。

如以洞庭湖劃分的湖南湖北地區,洞庭湖盛產水產,不僅爲當地農業帶去了極大的提升,也給兩湖居民送去了生命之水!北宋將嶺南地區劃分版圖時,嶺南地區劉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飛速發展,原本位於西江、賀江一帶的廣信地區如今已經成爲車水馬龍、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省份,不得不說廣是它們的底蘊、也是它們的底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一個地區地名的更新是一個時代的體現、是一個朝代的應現,現代社會中,兩廣地區經濟繁榮、離不開原始的資本積累。廣東和廣西雖然都是兩廣地區,但廣西的發展明顯低於廣東速度,廣東港口多、機遇多,雖然只有一字只差,卻差距極大,這和經濟中心的逐漸東移密不可分,後期的文化沉澱註定這兩個省份與衆不同、別具一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