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種刑罰,被稱爲黥刑,此刑罰與很多酷刑不同,雖然沒有在肉體上摧殘受刑之人,卻可以在精神上予以罪犯最殘酷的壓迫。這種刑罰的施行方式是在犯人的臉上刻字,然後在傷口處填上墨水,以此讓這個標誌永遠跟隨着受刑之人。按理說受了黥刑的人,在心理上早已經萬念俱灰纔對,可偏偏有個人受此刑罰後反而哈哈大笑。
這個人便是秦末時期的名將英布,由於受過黥刑,故爾人們也稱他爲黥布。至於英布受刑之後的反常表現還得從他小時候的一次遭遇說起。
在英布很小的時候,他家中來了一個客人,在與英布家人的談話時,恰好看到在一旁玩耍的英布,客人遠遠望去就對英布的相貌驚奇,故爾讓英布進前來細看。當這位客人仔細看完英布的相貌時稱奇不已,說其是封王之貌,只是後來他又冒出了一句話,說道:“只是要經過一場劫難,受刑以後方能封王。”
到了英布成年以後,由於犯了事被朝廷逮捕,秦王朝判處英布黥刑。當行刑者在英布的臉上刻完字以後,英布毫不在意臉上的疼痛,反而大聲的笑了出來,很多人爲此都感到不解,都以爲英布是不是受了毀容的刺激瘋了。英布毫不顧忌的將小時候看相人說其受刑而王的事告訴了別人,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反而爲英布被施以黥刑還洋洋得意的樣子嘲笑不已,給他取了個外號叫“黥布”。
不久後,英布就被當成役徒帶去給秦始皇修皇陵了,在修皇陵期間英布認識了很多當時的豪傑。沒過多久,又聽聞陳勝與吳廣揭竿而起的消息,英布早就受夠了秦王朝的壓迫,加上當年看相人的話言猶在耳,於是他也加入了反秦的起義軍當中。可惜的是,陳勝雖然掀起了起義軍的熱潮,可他卻沒有成爲最後的勝利者,被秦將章邯給剿滅。
接下來,項梁的勢力越來越大,英布便前去投奔了項梁。在項梁帳下,英布勇猛無敵,幾乎每戰都衝至最前,在項梁軍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項梁戰死後,他的侄兒項羽接過了項梁反秦的大梁,英布也因此成爲了項羽的屬下,在項羽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時,便是英布執行的。
秦朝滅亡後,項羽對身邊的部下論功行賞,英布也因爲戰功被封爲九江王,當年那個看相所說的從受刑到封王的話一一得到了應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