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診所:這些成語用對沒

“隨遇而安”不等於“順其自然”“隨心所欲”

“順其自然”強調對將來發展的結果不加干預,“隨遇而安”強調對已經面臨的遭遇能夠適應,二者區別明顯,不容混淆。

“隨遇而安”意思是不管處在什麼環境都能適應並感到滿足(遇:境遇;安:安然自得)。語見《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宋·朱熹集註:“言聖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例如宋·呂頤浩《與姚廷輝書》:“衣食之分,各有厚薄,隨遇而安可也。”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四回:“吾生有限,浩劫無涯,倒不如隨遇而安,不貪利,不圖名,不爲非,不作孽,不失自來的性情,領些現在的機緣,倒也是個神仙境界。”鄧友梅《煙壺》十三:“他有求精緻愛講求的一面,可也有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一面。”孫力、餘小惠《都市風流》六章:“她隨遇而安,能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她理解丈夫的事業,她覺得世界上一切幹大事業的人,都不是終日只知卿卿我我的人。”

使用“隨遇而安”要防止同“順其自然”和“隨心所欲”混爲一談。

“順其自然”是說順應事物自身的發展,不加干預,發展成什麼樣是什麼樣。例如朱自清《經典常談·諸子第十》:“天地萬物,無時不在變化之中,不齊是自然的。一切但須順其自然,所有的分別,所有的標準,都是不必要的。”“順其自然”強調對將來發展的結果不加干預,“隨遇而安”強調對已經面臨的遭遇能夠適應,二者區別明顯,不容混淆。請看例句:

1

與其他幾個歐洲國家不同,今天的美國人口生育政策基本上是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美國不直接干預人口規模和人口增長。(《北京青年報》,2015年11月2日)

2

20年前我做什麼事都有目標,現在沒有了,因爲我發現光有目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隨遇而安吧,寫到哪裏算哪裏。(《新聞午報》,2007年12月3日)

3

得獎後,我的工作比以前多了,接的戲質量也比以前好。隨遇而安,有好電影就拍,沒有就拍電視劇、排戲劇。不拘泥於哪種形式,就看角色怎麼樣。(《京華時報》,2012年12月6日)

4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自己都在“隨遇而安”,緣分到了自然就會出現,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現在努力的工作,認真的生活,靜下心來等待便可以了。(央廣網,2012年8月27日)

例1是說對於人口的規模和增長速度不加干預;例2是說對今後的工作不設置目標,“寫到哪裏算哪裏”;例3是說對今後拍戲沒有固定的要求,只要角色合適,拍什麼都行;例4是說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刻意追求,“緣分到了自然就會出現”:說的都是對未來的發展不加干預,而不是對已經遇到的困難能夠適應,顯然都不能說“隨遇而安”,應該改用“順其自然”。例1已經用了“順其自然”,刪掉“隨遇而安”就可以了。

“隨心所欲”的意思是隨着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例如唐弢《“編輯”三事》:“編輯不能隨心所欲地吹捧一個作家,就像他無權利用地位壓制一個作家一樣……”“隨心所欲”強調的是自己任意行事,不受外界影響,“隨遇而安”強調的是外界對自己的任何影響,自己都能適應, 二者同樣具有明顯的區別,不能混爲一談。請看例句:

5

我在家平時生活當中願怎麼着怎麼着,隨遇而安。(央廣網,2016年8月2日)

6

一個人去旅行更加自由,沒有牽絆……你可以停停走走隨遇而安,而不需要理會別人的意見。(新華網,2016年8月29日)

7

10年前,在奧林匹克廣場舉行的一次房車展上,(張志武老人)第一次見到了房車,就被這個可以拉着家到處跑的車吸引住了,夢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開着這樣的車“隨遇而安”。(《大連晚報》,2010年9月13日)

例5是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例6是說自己在旅遊時想停就停想走就走,例7是說自己開着車想去哪裏就去哪裏: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顯然不能說“隨遇而安”,應該改說“隨心所欲”。

8

如果對設計有了解,那你一定對“沈雷”這個名字不會感到陌生——一個行走於內外之間的藝術者,一個隨遇而安的挑剔者,是中國設計界繞不過去的存在。(中國網,2016年5月5日)

9

在老一輩鑑定家相繼離世後,書畫鑑定處於隨遇而安的局面。(《中國文化報》,2014年3月1日)

至於最後兩例,什麼叫“隨遇而安的挑剔者”,“隨遇而安的局面”又是什麼局面,實在百思不得其解,看來純屬濫用了。

(作者爲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副主編/文章摘自《青年記者》2019年2月下)

編輯:小青



語文診所丨“軒然大波”不同於“強烈反響”

導 讀

反響可以有好有壞,贊同、支持、響應是公衆的反響,爭議、反對甚至釀成事端也是公衆的反響,而只有後者才能說“軒然大波”。

“軒然大波”意思是高高湧起的波濤(軒然:高高的樣子)。語出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炎風日搜攪,幽怪多冗長。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後比喻大的紛爭、事端或風潮。例如梁啓超《將來百論》九:“去冬十二月,俄德兩皇忽相會於德之砵丹,未幾而有兩國關於波斯之協商文牒出現。此實最近外交界之軒然大波也。”郭沫若《歷史人物·序》:“《甲申三百年祭》是曾經引起過軒然大波的一篇文章。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我同情了農民革命的領導者李自成。”劉斯奮《白門柳》二部六章:“阮大鋮被欽準‘冠帶陛見’的消息,不但使復社的士子們極爲震動,而且在朝廷之上,也激起了軒然大波。僅僅在六月初八的當天,上疏彈劾這件事的朝臣,就有十三位之多。”熊召政《張居正》四卷十回:“這兩三天來,何心隱事件在省城引起軒然大波,不單那些私立書院的學生醞釀鬧事,就是省府兩處官學以及一些衙門裏的普通官員,甚至販夫走卒甲首皁隸,也都憤憤不平夾槍夾棒地發表議論,本來平安無事的省城,這一下反倒弄得黑雲壓城山雨欲來。”

理解和使用“軒然大波”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同於強烈反響。反響可以有好有壞,贊同、支持、響應是公衆的反響,爭議、反對甚至釀成事端也是公衆的反響,而只有後者才能說“軒然大波”。以下諸例都不能說“軒然大波”:

1

德拉克洛瓦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但丁的渡舟》,並在1822年進入巴黎沙龍展,從此在巴黎藝術界聲名鵲起。這幅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轟動……1824年,另外一幅作品《希俄斯島的屠殺》也進入了巴黎沙龍展,這幅足有14英尺高的大畫同樣掀起了軒然大波。(人民網,2018年04月27日)

2

首次參加鬥魚嘉年華的DELUX多彩在第一天便引發軒然大波。毫不誇張地說,從開展到結束,DELUX多彩的展位一直沉浸在人聲鼎沸的熱潮中。(人民網,2018年05月02日)

3

在電影《幸福馬上來》中,馮鞏力邀岳雲鵬加盟,此次二人的首次合作,在喜劇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觀衆表示,這絕對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期待的喜劇電影了。(北青網,2018年05月25日)

4

教育部這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取消博士碩士授權點,尤其是取消了一批著名高校的博士授權點、碩士授權點,此舉不僅在教育界,在社會上也掀起軒然大波。與以往教育政策動輒被批評不同,此次評估結果出臺,輿論普遍給予了肯定。(《中國青年報》,2016年4月6日)

5

大學生韋尚宏回鄉創業,在村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實上,隨着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從韋尚宏回鄉的那一年起,全國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總量增速開始回落。(《中國青年報》,2017年8月22日)

6

一名瑞典人乘坐了時速爲300km/h的京滬高鐵,路途中,他將一枚硬幣立在窗邊,在長達8分鐘的視頻裏,列車飛速行駛,硬幣始終屹立不倒……他在國外視頻網站上發佈的這段視頻迅速引起軒然大波,國內外網友紛紛進行“高鐵立硬幣”實驗,而所有向中國高鐵“叫板”的外國人都在事實面前鎩羽而歸。(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2017年07月13日)

例1,前面說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畫作“引起了轟動”,後面說另一幅畫作“同樣掀起了軒然大波”,可見這裏的“掀起了軒然大波”就是“引起了轟動”。例2所謂的“軒然大波”就是“展位一直沉浸在人聲鼎沸的熱潮中”。例3所謂的“軒然大波”就是被觀衆稱讚爲“最值得期待的喜劇電影”。例4所謂的“軒然大波”就是 “輿論普遍給予了肯定”。這幾件事確實在一定範圍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但並沒有引起爭論,遭到反對,更沒有發生糾紛,釀成事端,顯然都不能說引起“軒然大波”。例5,大學生回鄉創業,在村民中引起震動,得到響應,以至外出務工的農民開始減少。例6高鐵列車行駛中硬幣屹立不倒的視頻,引起國內外網友的讚歎,使“向中國高鐵‘叫板’的外國人”折服。這兩例當然更不能說“軒然大波”了。

(趙丕傑 作者爲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副主編/文章摘自《青年記者》2019年3月下)

編輯:小青


語文診所丨“從一而終”≠“始終如一”

導 讀

“從一而終”意思是終身從屬一個人;“始終如一”的意思是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樣。兩條成語不可混爲一談。

“從一而終”意思是終身從屬一個人。指女子只能從屬一個丈夫,丈夫死後終身不得再嫁。這是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語出《周易•恆》:“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例如《清平山堂話本•戒指記》:“婦人從一而終。雖是一時苟合,亦是一日夫妻,我斷然再不嫁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七回:“同一個人,怎的女子就該從一而終,男子便許大妻小妾?這條例本是有些不公道。”魯迅《準風月談•男人的進化》:“不管你愛不愛,在周公孔聖人的名義之下,你得從一而終,你得守貞操。”也指忠臣不事二主。例如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二十二回:“只惟君臣大義,從一而終,弟雖愚昧,不敢不勉。”徐鑄成《報海舊聞》三十:“他真的認爲,蔣的天下總還能維持二十年,準備從一而終了。”

這條成語使用範圍很窄,過去使用頻率不高。近年來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往往用得似是而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最常見的誤用是把“從一而終”同“始終如一”混爲一談。例如:

1

廖俊波同志入黨25年,不忘初心,像老黃牛,爲廣大羣衆從一而終地苦幹實幹。(《福建日報》,2017年7月4日)

2

“常州的破題之法在於,我們的政府從一而終的給予各項政策支持。”常州市副市長方國強向記者表示。(中國新聞網,2017年9月7日)

3

基於傳統文化的基因,德國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偏愛始終是“從一而終”。(《中國信息報》,2013年1月23日)

4

措施必須緊緊圍繞目標從一而終,切忌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北京日報》,2015年9月28日)

5

只有甩開意識形態桎梏,堅持從一而終的評獎標準,才能……重現諾貝爾先生創立它時,“爲促進民族和睦,增進各國友誼,推動裁軍”的意志與聲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4日)

6

沒有一成不變的技術,也沒有從一而終的文化,尋求二者的平衡和適應才能帶來健康的信息生態,才能更好地維護個人隱私。(《光明日報》,2014年10月11日)

以上諸例的“從一而終”,說的都不是女子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前兩例說的是從始至終堅持不懈地做某事,後四例說的是從始至終堅持不變。這個意思應該說“始終如一”。“始終如一”的意思是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樣。形容做事堅持不懈或情況始終不變。例如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隆友道》:“既至燕,寓於公囚所側近,日以美饌饋。凡三載,始終如一。”茅盾《海斯交運》:“你真是個好小子,這七年之中,難爲你勤懇謹慎,始終如一。”這條成語用在以上諸例正好合適。

此外,也有把“從一而終”同“由始至終”“有始有終”“一如既往”等成語混爲一談的。例如:

7

劇中從一而終貫穿的“尊嚴”這一主題,也引發了許多觀衆的共鳴。(環球網,2016年12月9日)

8

儘管近幾年藝術市場發展迅猛,但是由於受經營模式影響,不少民營藝術館都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如何讓民營藝術館從一而終纔是經營者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北京商報》,2015年9月1日)

9

無論肇隊(按,指遼寧足球隊隊長肇俊哲)以後將以什麼身份再次出現在綠茵場,球迷們都會從一而終的支持他。(大河網,2016年10月24日)

10

收到意見反饋後,縣質監局表示,將會根據檢查反饋意見,補缺補差、再接再厲、從一而終地抓好檔案管理工作。(中國經濟網,2014年11月4日)

例7應改爲“由始至終”或者只說“始終”。例8“從一而終”同“虎頭蛇尾”對舉,應改爲“有始有終”或“善始善終”。例9是說過去支持他,今後還會支持他,應改爲“一如既往”。至於例10的“從一而終”是什麼意思一時還捉摸不透,只好請作者自己修改了。

(趙丕傑 作者爲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副主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