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他还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这句话被列为中国式八大宽容之首,适应性特别广,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都可以用这句话,完美的为孩子开脱。家长们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为孩子开脱?可能一开始家长就不认为孩子犯了错事,或者在这些家长的意识中,孩子无论犯什么错,都是可以原谅的。很多家长认为,用这句话来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

但是,家长们你知道吗?在这一次次为孩子开脱的过程中,孩子对事态的判断能力就会被打乱,他今天打破一扇窗,家长为自己善后了。但是,今后当他如果犯罪了,家长能帮自己善后吗?家长们一次次的容忍孩子犯错,并不是保护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

小李的亲戚,因为到城里来看病,所以住进了自己的家。这一住进来家里的烦心事就不少,由于小李夫妻白天要上班,家里就只有一个亲戚的小孩。短短一个星期,这个小孩把家里的东西祸害的是干干净净,墙壁上被涂上了中性笔,而厨房里的碗筷,也被打碎了七七八八,小李叫来亲戚,说自己好心让你们住在家里,现在东西损坏了,需要赔偿。

但家里的亲戚却不以为然,而且小孩还对小李说“我还是个孩子,有什么办法嘛?”看着这一家人得意的眼神,小李勃然狂怒,把亲戚一家赶出了屋外。最后的经济损失,还是只有自己承担。小李因为这件事也和乡里的亲戚再也没有了往来。

每当说出“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家长不管是为孩子开脱,更多的还是为自己推卸责任。他们不想承担上任何形式上的责任,所以只能把责任推给孩子。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家长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一、“他还是个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家长都是什么心理

1.无限制的溺爱孩子

有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无限制的爱,当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处于溺爱阶段的时候,就会说出这句话。这个阶段的家长容不下任何人对自己的孩子凶脸,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会让孩子主动去道歉,而是第一时间去保护孩子。

2.有更多的人是处于逃避的心理

孩子一般犯错更多的是伴随着经济的赔偿。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孩子没有经济能力,自然是由家长来进行赔偿。很多家长不愿意出钱的时候,就会搬出这句话,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了孩子的天真。同时也把对方放进了道德绑架的范畴。人人都知道成年人欺负一个孩子是不人道的。家长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经济的赔偿。

3.还有的是处于自私的心理

之前在北京一家咖啡店就出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孩子在咖啡厅大喊大闹,家长不制止孩子的吵闹,却对其他人说“只是个孩子,担待一下。”这种人极其自私,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当孩子出现吵到别人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却是想的让其他人担待自己的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在出入社会之后,会得到社会的教训。家长有着自私的心理,也会说出这句话。

家长们尝尝用这句话为孩子开脱,让孩子逃避责任。久而久之,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二、这句话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让所有人讨厌的“熊孩子”

在整个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像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一开始雪球还小,我们可以控制,但是随着雪球越滚越大,家长们对雪球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小。孩子每次做错事的时候,家长都选择包容,孩子犯错事就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东西破了,可以赔偿,但是人命呢?

2.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家长一再纵容孩子,在孩子眼中,家长的地位也会越来越轻。家长在孩子面前,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威严,也会让孩子只顾自己,不会再听家长的话。当离开家长的保护之后,没人再惯着他,外界的主观意识会和孩子的主观意识发生冲突,最后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3.孩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巨婴”

家长从小包容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对事情判断的独立性。家长是孩子的指路人,我们不可能陪孩子走一生。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一些在社会生活上必须的技能。一味地包庇孩子不会让孩子成长。身体长大了,心理却停留在小孩的年纪,认为什么事情都有家长来帮自己处理,这种情况最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啃老族。

但这句话并不是不能说,可以说也要分情况。用的好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三、“他还是个孩子”可以说,但是也要分情况

1.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对家长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这时候家长可以说一句“你还只是个孩子,可以犯错,但下次不允许了。”这样能给孩子一个心理安慰,让孩子意识到犯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改正掉就好了。可怕的是知道自己犯错,却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2.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

当孩子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来寻求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对孩子说“你只是个孩子,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学习,解决难题。”这样会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认为解决难题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刻苦的学习,就没有什么解决不掉的难题。

3.当孩子失落的时候

每当孩子失落的时候,例如考试没有考好,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只是个孩子,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进步。”这样能给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在面对失落的时候,不会被一击击倒,一蹶不振。

这一句话对孩子来说,可谓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自信心,而用不好则会造成“熊孩子”的诞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每一句话都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们也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再过度的保护孩子,让孩子独立的面对错误,承受错误是各位家长都应该重视的。

今日互动话题:你对其他人说过“他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吗?”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