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和一般人一样,结婚后也憧憬有自己的小孩,但太太没那么快怀孕,于是吃些排卵药,一年半后终于怀孕了。

当时是我刚到妇产科第二年,是住院医师,太太发现怀孕的第二周,陪她到彩超室做检查。那时,探头照到了孩子的胚囊与胚芽,正高兴时,却发现没有心跳,我心头一沉,之后彩超老师和我一对望,直觉太太可能流产了。

流产有两种,一种是大家常讲的空包弹(萎缩性卵泡),妊娠囊里面没有东西。另一种是过期性流产,有胚芽组织,但没心跳。自己是妇产科医师,觉得司空见惯,但那是我太太第一次怀孕,胚囊里却没有心跳!

可是我跟其他病人一样,会想再等等看、下星期会不会出现心跳、要不要找其他医生再确认之类的挣扎。撑了两周,最终确认,真的就是流产。我突然感悟,原来俗语“怀孕要三个月以后才说,有它的医学道理在”。

怀孕初期,染色体异常或器官未发育好的胚胎,是会被淘汰,我很清楚,但内心仍不免冲击。

记得太太做流产手术时,我进去跟诊,当主任用手术器械把妊娠囊吸拉出来时,短短几秒时间似乎凝结了,那是至今抹不去的记忆,望着那一坨还没有成形的肉团,想着“这是我无缘的孩子”,内心非常纠结。

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临床上看过许多案例,理论上,处理流产是小事,但小事为何如此介意?只因为面对的是自己亲人。

约隔一年,太太持续服用排卵药,再度怀孕,不过这次,我根本不敢再陪着去彩超室。医学上,连续两胎照不到心跳的机率很小,但我仍不敢面对,而选择等待结果,就像等开奖一样,心里挣扎无比,好在这一胎顺利怀孕生产,两年后,老二也健康诞生。

做不孕治疗二十多年,接触很多病患,每当看到病患的老公,在妻子流产时共同面对忧伤,我能理解那样的心境。有病人反问:“你又不是女生,怎么知道女生会怎样?”老实说,我的遭遇,与曾有流产经验的人都一样。

怀孕是男女双方的事,而不孕,更不只是单方的事,而是夫妻以及整个家庭的问题,有时候女方不孕,代表着男方可能也有问题。生殖的问题与其他疾病不同,它承担更多的压力与情绪,也因此,来看不孕症必须是夫妻一起来。

治疗不孕症,常与患者同悲同喜。长期陪伴病患走过不孕的煎熬岁月,当成功受孕时,我比他们还高兴。而遇上那些崩溃的夫妻,我也引导他们正面看待保不住孩子这件事,并以自身的例子告诉他们,我和太太第一次怀孕也是这样,但现在我孩子都生两个了。我这么讲不少患者会因此心理平衡许多。

我很喜欢小孩,和太太幸运产下一男一女后,本来很期待继续,可惜过了十多年没有下文。按照医学定论,夫妻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下一年以上没有怀孕,就属于不孕,所幸我们已拥有一对儿女。没想到,太太在43岁那年竟自然怀孕。

两段经历,让我更能同理心。不孕是多重因素混合的疾病,牵扯到身心及夫妻双方,喜怒哀乐都牵绊一起。我看不孕门诊,来的病患不是人人都能顺利怀孕,我很清楚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建设,才能继续往前走。

做不孕症治疗,每天面对不孕的夫妻或女性病人,男性也有。不孕没有立即的身体危害,但患者背负着社会压力。面对不孕病人,可窥见不同的遭遇,每个求孕过程,都是令人心酸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