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樗裏疾雖然在軍事方面要高於嬴駟,但其在用人方面卻遠遠不及惠文王,這一致命性的弱點也是秦孝公所無法接受的。秦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秦孝公早期能夠繼爲秦國君主,也是因爲嫡子的身份。

衆所周知,秦孝公去世後,曾經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嬴駟。嬴駟是秦國曆史上第一位稱王的君主,秦國曾在他的統治下逐漸走向了強盛。在秦惠文王的麾下,有一批能臣良將,其中就包括樗裏疾。

樗裏疾是秦國名將,他和嬴駟同爲秦國公室,也都是秦孝公的兒子。論個人才能,樗裏疾絲毫不亞於嬴駟,其有勇有謀,甚至被人們稱爲智囊。既然樗裏疾有如此過人的才能,爲什麼秦孝公在去世後卻沒有將王位傳於他?

作爲秦國的大將,樗裏疾曾爲秦國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惠文王時期,樗裏疾曾多次率領秦軍征討列國,其戰功赫赫,深得惠文王的信任。嬴駟與樗裏疾兄弟連心,秦國幾乎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既然樗裏疾有如此過人的軍事才幹,他怎麼卻沒有繼爲秦君之位?

樗裏疾之所以沒有繼爲君主,主要和他的出身有關。樗裏疾是秦孝公的庶子,而非嫡子,在這一點上,秦惠文王要比樗裏疾更有優勢。秦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秦孝公早期能夠繼爲秦國君主,也是因爲嫡子的身份。所以對於孝公來說,立嫡是爲祖制,是不可更改的。就算太子嬴駟曾經違反法度,秦孝公也沒有要廢掉他的意思。

嬴駟之所以能夠繼承君主,其嫡長子的身份是佔了很大原因的,雖然樗裏疾有才,但畢竟不能和嬴駟同日而語。在立賢和立嫡的問題上,秦孝公和商鞅都偏向於立嫡,這就爲以後嬴駟繼位奠定了基礎。

樗裏疾作爲秦國的主帥,他的側重點主要在軍事方面,而非政治方向。他本身就是一員戰將,所以樗裏疾是無法與嬴駟相比的。嬴駟是秦國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善於用人,更懂得分寸,如果由他繼爲君主,秦國必能崛起。秦惠文王本身就有才,特別是在治國方面,更是無人超越。孝公正是看重了嬴駟的這一點,纔將王位傳於他。

細心可以發現,嬴駟的做事風格其實和秦孝公非常相似,嬴駟不是守成之君,和孝公一樣,他也是一位開擴之主。在處理商鞅問題的時候,秦惠文王只是誅殺了商鞅,而並未廢黜秦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明智。秦惠文王深知,商鞅之法是爲秦國崛起之法,絕不能輕言廢除,故而,他在誅殺商鞅後,依然採用其制定的法度。

秦惠王善於用人,且善於用它國之才,這也是樗裏疾所無法相比的。樗裏疾只是一員戰將,而非政治高手。魏人甘茂曾經拜爲秦相,在秦武王之時,甘茂曾舉兵攻打韓國,而作爲秦國大將的樗裏疾卻在背後暗中掣肘,從這一點上來說,樗裏疾並非是最佳的秦君人選。可能樗裏疾骨子裏就有一種排外的心理,所以孝公自然也不放心將王位傳於他。

秦孝公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帶領秦國走向強盛的君主,而非只知征戰的沙場之將。樗裏疾雖然在軍事方面要高於嬴駟,但其在用人方面卻遠遠不及惠文王,這一致命性的弱點也是秦孝公所無法接受的。孝公和商鞅考慮的是秦國的穩定和秦法的延續,而嬴駟繼位爲君主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嬴駟殺伐決斷,在關鍵時刻能做到臨危不懼,這是樗裏疾所無法比擬的。

從樗裏疾陷害甘茂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嬴疾本身的性格弱點,這一瞻前顧後、嫉賢妒能的性格是孝公所無法忍受的,如果再加上他爲庶子出身,就更無法繼爲秦君之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