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洪洞县的一座寺庙内,有一批稀世瑰宝,险些落入侵华日军手中。幸运的是,当时有一位出家人,将相关情况报告了抗日政府和八路军,最终在抗日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这批瑰宝免遭日寇洗劫。这批瑰宝就是著名的“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到底是什么宝贝呢?它们其实是金代一批由民间人士募集资金雕刻而成的版印佛经,总数为5800多卷,原本存放在洪洞县广胜寺下寺的大殿两廊。因为长期没有人重视,也没能得到妥善保管,断断续续丢失了很多。有的被偷去放在家里供奉,以降鬼驱邪;有的则被拿去裱糊墙壁;还有的古董商唆使小偷盗出去后,倒买倒卖。多年来总计散失1000余卷,最后只剩下4300余卷了。

1937年1月,广胜寺的老住持去世,于是当地乡绅、信士公开推举了该寺的力空和尚成为新一任住持。

力空其实颇有来头,他原名任重远,曾在国民党政府为官,曾三次担任区长,又三度出任县长。但沉浮多年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让他心生倦意,再加上他疼爱的儿子夭折了,越来越心灰意冷,最后索性落发为僧。

力空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对旧文字有较深厚基础。他到广胜寺后,发现下寺所存经卷是一部国宝,当即搬到广胜寺上寺,加以整理,并很好地保管起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军第14军进驻赵城。该军军长李默庵得知广胜寺有这么一部贵重经卷,曾宴请地方士绅张瑞琦、王少由、李丁山等,并在席间提出,为防止日寇入侵后,造成国宝丢失,可将广胜寺佛经运往大后方。

士绅们看透了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实质,婉言谢绝说,运到西安重庆,若敌人进攻,也不保险,佛经在广胜寺存放多年,还是由地方上保存为好。

1937年冬,日寇侵占太原,力空和尚感到,日寇侵占洪洞赵城以后,如发现这部经卷,必然被抢去,于是将经卷由大殿移存于飞虹塔内,将塔门用砖砌死,并向群众宣布:由于战争,每年阴历三月十八日的庙会不再允许游人上塔游览。

1942年初,日寇在距广胜寺4华里的道觉村安了一个据点,住一个小队。4月中旬日寇通知广胜寺住持,要在当年阴历三月十八日(即公历5月2日)庙会之期日军要上塔游览。

力空接到这个通知后非常着急,他想:如打开塔门,日军看到经卷后必然抢去,国宝丢失,事关重大,于是急忙找到抗日县政府县长杨泽生,报告了这一情况。

杨泽生当即告诉他,抗日政府一定千方百计设法保护经卷,绝对不能让敌人抢去。

他走后,杨立即向当时的县委书记吴辰作了紧急汇报。接着,又一面派人报告太岳二地委,一面研究如何将经卷抢运出来转移保存。经研究后,又马上让当时担任二区区委组织部长的杨百庆以石门峪教师身份前往广胜寺与力空研究抢运经卷办法。

二地委报告太岳区党委后当即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经卷抢出,绝不能失于敌手。根据二地委书记史键指示,县委研究了抢运方案,确定在4月25日夜间行动。

县委责成由杨泽生(县长)、徐生芳(县游击大队长)、刘骞(县公安局长)负责组成指挥小组。杨泽生负责统一指挥,在抗日县政府的办公室窑洞里进一步研究了具体行动计划,徐生芳负责组织第二军分区派来的一个正规连协同地方游击队担任掩护任务。刘鸯负责带领抢运小组到寺内指挥抢运。杨泽生坐镇郭家节为指挥中心,准备驮驴驮筐,负责将寺里抢运出来的经卷,装驮运到山后地委所在地安泽县亢骤村。

抢运行动开始后,一部分部队在山前沿对准道觉据点警戒,一部分部队和民兵在附近各村活动。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两项非常措施:一是为了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以便于顺利进行抢运经卷活动,特意布置了道觉下边几个村庄如韩家庄、板塌等村向道觉据点送了八路军在下边的活动情报;二是决定万一敌人发现与八路军打起来,即由刘骞带领抢运人员从山后小路直接运到安泽东山,为此,还事先派公安局刘元贞侦察了路线。

一切安排妥当后,县委、县政府、公安局机关的党员干部和边山几个村的可靠党员村干部约120多人也参加了抢运战斗,每人带一床单或包皮,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五人,以组为单位,拉开距离去寺院背运经卷,运回到郭家节,然后运往山后。

在组织力量的过程中,曾与力空和尚几经商洽,最后确定将经卷由广胜寺抢运出来转移地方。

力空和尚为了保护好经卷提出3个条件:一、每卷经装进一个布口袋;二、搬运时装入箱内不要散运;三、尽量争取转运到延安,防止在解放区遭到敌人扫荡时丢失。

杨泽成不仅都同意了,还主动提出,抗日县政府给广胜寺写一张借条,万一日寇追究经卷下落,力空即可用此借条推卸责任,以此来保持力空和尚的安全。

4月25日入夜,抢运战斗按已定方案进行。游击队与第二军分区派下来的一个连协同动作,由徐生芳与第二军分区带队的负责人共同指挥部署活动。

杨泽生与刘骞又把抢运经卷人员集中到郭家节作了动员,布置了任务,说明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要在敌人鼻子下到广胜寺抢经取宝,并告诉大家部队的严密警戒,万一听到枪声,不要惊慌,背的经卷不能丢,人在经在,从小路绕道直送山后。

众人编了组,即由刘骞带领前往广胜寺了。各小组人员,按小组拉开距离,奔跑到山边的崎岖小道上。

郭家节距广胜寺约10华里,人们轻装快步来回奔忙。寺里的和尚将经卷从塔内取出交抢运组人员立即背走。有此人的包袱皮被树枝挂烂了,就脱下衣服包起经卷再跑。有人把鞋子跑丢了,就光着脚跑,甚至接连跑了二三趟,直至在天明前把全部经卷都抢运出来。

在郭家节,早已准备好的驮驴,装满一驮就立即运往山后,这样接连不断,行动非常快速。

郭家节村干部、群众为运经牲口准备草料,为抢运人员备水做饭,整忙了一夜,他们为抢运经卷也出了大力。

这场党、政、军、民再加上僧人的快速闪电的总体战斗,没有打一枪一弹,没有伤一人一畜,安全胜利地完成了。人们虽然汗流浃背,鞋丢衣破,但大家都欢欣鼓舞,笑逐颜开。众人都说,这批稀世瑰宝能幸免于难,多亏了力空和尚的长期保护和及时报告。还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胜过唐僧多少倍,只用一夜就完成了取经任务,该写一部新的《西游记》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