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神仙化痞膏,出自明·《萬病回春》。

  【組成】當歸(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黃連(3克)、黃芩(3克)、丁香(15克)、生地黃(15克)、草烏(15克)、巴豆(15克)、紅花(15克)、肉桂(15克)、黃柏(30克)、梔子(30克)、蘇木(30克)、川烏(30克)、大黃(60克)、穿山甲(20片)、蜈蚣(6條)、白花蛇(1條)、桃枝(20條)、柳枝(20條)、棗枝(20條)、黃丹(30克)、鉛粉(30克)、松香(150克)、黃蠟(25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血竭(15克)、天竺黃(9克)、輕粉(9克)、硇砂(4.5克)、胡黃連(9克)、麝香(3克)、阿魏(15克)。

  【用法】上藥製成膏劑,狗皮攤膏。用時先用微火略烘,貼患處。

  【功效】化痞消積。

  【主治】主治積聚痞塊。

  【臨牀醫案】臨牀主要用於治療肝脾腫大、卵巢囊腫、腸粘連等病症。

  肝硬化:中藥外治法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1012例。具體爲在患者肝區及臍部穴位擦上紅花油,以疏肝、活血、散結、利水、逐水等藥物外敷體表穴位,用電吹風強化治療30分鐘後貼上化痞膏。3~5治療一次,7次爲1個療程,以1990年上海會議制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治療方案評定療效。結果:治癒486例,顯效233例,有效153例,無效140例。(《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

  【方解】主要用於治療積聚痞塊。方用阿魏、麝香消散痞塊爲主,合以穿山甲、川芎、乳香、沒藥活血行散,以助化疲之功,更用肉桂、草鳥溫通消散,黃連、黃芩、梔子清熱消散。臨牀應用以腹中有痞塊、按之疼痛爲辨證要點。用時火烤,須候稍涼後貼上,以免燙傷皮膚。敷貼日久,皮膚瘙癢起疹,可暫撕去,俟平復後再用。孕婦忌用。

  【方歌】《回春》神仙化痞膏,共有藥味三十五,製成膏劑狗皮攤,積聚痞塊用之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