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生活在吵吵鬧鬧、氣氛緊張的家庭裏的孩子,會是提心吊膽的。生活在互敬互愛關係融洽的家庭裏的孩子,心情會是愉快的。

怎樣才能營造出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呢?

書是底蘊 首先,家庭佈置力求整潔舒暢 佈置房間應注意整潔和適宜的採光,太亮刺激性強,太暗使人壓抑;且色調應柔和,可安定孩子的身心,鮮豔的色彩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其學習。室內擺放物品,如花草盆景、懸掛圖畫等,要井然有序,方便實用又不失情趣。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安置適宜的書桌、書櫃,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由天地,在其中學習、遊戲、思索。

乾淨整潔 其次,家庭生活力求規律有情趣 家庭宛如一個小型社會。社會的運轉是個大系統,家庭的運轉是個小系統。要使系統運轉自如,需要系統內的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互相配合。所以應有計劃地安排家庭中的每一項工作,如起居時間、家務勞動及物品擺放等,避免雜亂無章。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勢必會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起牀、睡覺、喫飯、做作業都有固定的時間;衣服、書籍、玩具會擺放在一定位置上。 此外,父母應注意豐富家庭生活,使家庭成員生活充實富有情趣,可以外出旅遊、參觀,參加繪畫、攝影、比賽、運動;學習集郵、琴棋書畫,種植花草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改變單調的生活氣氛,而且有助於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幫助孩子瞭解社會、理解生活,發展興趣愛好、豐富生活,形成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

陪伴成長 再次,家庭人際力求和睦、友愛、互助 家庭的人際關係不僅維繫着一個家庭的快樂、幸福,也會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決定其將來踏上社會後與他人交往的情形。生活在互敬互愛關係融洽的家庭裏的孩子,心情會是愉快的;而生活在吵吵鬧鬧、氣氛緊張的家庭裏的孩子,會是提心吊膽的。所以父母應注意平時家庭成員的關係,做到平等、尊重、互愛、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家庭成員的人格、權利、自由、利益和愛好,認真耐心地聽取對方意見,不要對家庭成員嗤之以鼻、馬虎輕視。當家庭成員遇到困難或生病時,應給予關心、關愛和幫助,並採取體貼和理解的態度來解決問題,避免出現《唯我獨尊》和《我說了算》“意見分歧時,應冷靜地討論。我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讓他們推卸責任或吵架,這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在別人面前,他們會覺得抬不起頭來,失去對父母的尊重和愛。這些都不是家長們想看到的結果。所以,要讓孩子成爲一個幸福的人,父母首先要照顧好孩子,構建一個和諧的家庭。

溫馨甜蜜 當人們疲憊孤獨的時候,會尋找舒適的家園;當人們無助寂寞的時候會尋找無私的親情;當人們浮躁迷亂的時候,會尋找的慰藉。家,是一個溫馨動人的名字;家,是人們歡樂的搖籃、心靈的寓所,也是消除勞累、恢復生機的加油站。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取代它。家,不應該變成旅館、飯店、電影院或戰場。質樸無華、體貼入微、溫暖平和,纔是它永恆的風采。父母用愛營造家的氛圍,讓愛伴隨孩子,體會到家的暖意,讓孩子如沐春風,懂得愛與生活。

讓我們爲了孩子一起努力吧!謝謝大家,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