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發展秦文化,因爲在當時秦穆公遲遲不能稱霸中原的一個原因就是秦文化是不被其他的文化認同的,他爲了改變其他人對於秦文化的誤解與不看重,所以他就主動引進華夏文化到秦文化當中,西戎文化也爲後來的秦文化做出了貢獻,秦穆公稱霸西戎,爲文化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秦人首先是把自己掌握的比較先進的文化推行到西戎各地,然後又吸取西戎文化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充實自己,並且加以融合和發展,這一舉措爲當時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這場戰爭的失敗徹底的打碎了秦穆公進取中原的美夢,向東發展的道路已經被晉國牢牢的禁錮,他只能轉而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像戎狄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開地千里,他終於成了西戎的霸主。

前言
提起秦國曆史,秦穆公就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可以這麼說,他在秦國,乃至中國古代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地位非常特殊,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他在前面做鋪墊,將弱秦帶出積弱的困境,那麼秦朝統一六國的時間要在向後推遲或者根本就不能實現一統天下的任務,他的付出功不可沒,以至於後人將他列爲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也有觀點認爲,秦穆公雖然作爲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函谷關,不能向外擴張的霸主還能是霸主嗎?坐上這個位置是不是有點名不副實?實際上,不應該僅僅侷限於霸主的表面上的意思,應該更全面、更系統的看待他的執政生涯期間所做出的貢獻,他不僅給秦國的發展定下了框架,還深深影響着當時政治格局,此外還推動了秦文化的發展。因此,這個霸主的位置他是坐的上的。
秦國的發展雛形乍現
與其他諸侯國相比,秦國的成立算是比較晚的,秦襄公護衛周平王有功,關中之地才落到了秦襄公的手裏,但實際上週平王也很雞賊,給的是一個空頭支票,這個地區早就被戎狄佔據了,想要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就必須將戎狄從這塊兒地上趕出去。
於是,自秦襄公開始以後的五代君主無不爲這個目標奮鬥,歷經百餘年,才真正的關中之地拿到自己手中,但是僅僅除了地方大點和有些軍隊之外,無論經濟、文化、制度各方面跟其他諸侯國不能相比的,在秦穆公之前一直被其他的諸侯國看不起,地處偏遠,各方面都很落後,被視爲蠻夷。
在秦穆公繼位之初,他曾經就率大軍攻伐茅津,勝利歸來,剛好茅津附近就是曾經被晉國滅掉的魏國所在地,這場戰役也讓晉獻公看到了秦國的軍事實力,於是,果斷和秦國進行政治聯姻,秦國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秦穆公想通過婚姻關係干涉晉國的內政。公元前650年的時候,秦穆公做了晉獻公的女婿,這樁婚姻裏秦穆公可是實實在在得到了好處。
《史記·秦本紀》:四年,迎婦於晉,晉太子申生姊也。
早在五年之前,晉獻公用假虞滅虢之計把虞、虢兩國全部據爲己有,在女兒出嫁的時候把俘獲的虞國大臣百里奚給了女兒做嫁妝送給了秦穆公,而秦穆公在就聽說百里奚遊歷四方,見多識廣,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於是在百里奚逃到楚國時用重金將他贖回。歷經波折來到秦國百里奚很受秦穆公重視,被封爲大夫,幫助秦穆公整理內政。
《史記·秦本紀》: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
這時的秦穆公擁有了關中四塞之地,身旁又有賢臣相助,軍隊實力也不弱,稱霸對他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稱霸中原之路跌宕起伏
在公元前651年的時候,隔壁強壓他一頭的英主晉獻公,也就是他的岳父去世了,晉獻公的幾個兒子都想坐上王位,晉國一時間內亂頻發,此時晉國君主決定權卻陰差陽錯落在了秦穆公的手裏,秦穆公要想進取中原就必須清掃晉國!經過多方考察和緊密的思量後,秦穆公決定,晉國的國君一定要立一位不賢德的公子,只有晉國亂成一鍋粥,秦國才能夠亂中取勝,保持利益最大化,所以夷吾就成了他的最佳人選。
夷吾也承諾秦穆公事成之後將河西之地獻給秦國作爲報酬,秦穆公的小算盤打的噼裏啪啦,但是沒想到夷吾(晉惠公)歸國繼位後,壓根兒就不履行和秦穆公的約定,這還不算,這晉惠公回國之後晉國連續饑荒,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向自己的姐夫,也就是秦穆公請求買米以度過饑荒,秦穆公想了,雖然是你對不起我在先,但是你的百姓是無辜的,於是就大方的將糧食通過水路運到了晉國的都城。但是來年情況調轉,秦國發生了饑荒,而秦穆公轉頭向晉惠公買米以求度過危機的時候,晉惠公卻落井下石,非但不賣米,而且還要趁着機會滅了秦國。
《左傳》: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
秦穆公饒是性子再好也實在忍不了了,於是,在公元前645年,秦軍攻打晉國,晉惠公被俘,穆姬得知弟弟被俘之後帶着孩子們以死相逼,不讓秦穆公把晉惠公帶到都城,另一方面,晉國也在雖然沒有了國君,同樣也在積極備戰,不會臣服於秦國。自家那個又是個不省心的,外面那個國君都在我手裏,還想跟我拼個你死我活!無奈,秦穆公讓晉國割讓河外五座城池,爲了表示誠意,晉國把太子也送到了秦國。秦穆公看到晉國的誠意也給了臺階下,讓晉國太子做了自己女婿。時間推移到公元前637年,發生了意外,晉惠公病重了,晉國太子生怕自己繼承不了王位,於是急急忙忙私自逃回了晉國。
秦穆公之前所心血全是白費,他對晉國國君一家子稱得上情至意盡了,卻屢遭背叛,折騰半天一點利益也沒得到,於是決定把重耳立爲晉國國君(晉文公),他很聰明,繼位之後運用各種措施積極修復兩國之間的關係,秦穆公也沒有主動破壞兩國關係的理由,兩國之間還是很和平的。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秦穆公覺得"熬"走了晉國數代國君,這次自己終於可以實現稱霸中原的夢想了吧?次年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越過晉國偷襲鄭國。
可是老臣蹇叔一再勸告,此事必不能成!他卻鐵了心的派大軍前往鄭國,越過晉國去打鄭國,途中還需要五、六十天的時間,想想都覺得成功幾率太小。結果秦國被鄭國伏擊,全軍覆沒,損失慘重。這場戰爭的失敗徹底的打碎了秦穆公進取中原的美夢,向東發展的道路已經被晉國牢牢的禁錮,他只能轉而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像戎狄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開地千里,他終於成了西戎的霸主!
《史記·秦本紀》: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偏霸的國君還能成霸主嗎?
秦穆公夢寐以求的地方就是中原之地,這一計劃卻屢屢被晉國阻撓,之後他調轉方向直接向西發展,稱霸西戎,有人形容他的霸業爲"偏霸",只是偏安一隅。但是實際上他的霸主地位不僅僅要看地盤的多少,還要看貢獻。他繼位之後的一系列措施對之後秦國曆史的走向也起到了示範性、決定性作用,並且對當時的政治格局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秦穆公雖然沒有稱霸中原,但是他穩據關中,自身強盛之後在圖謀中原的策略對後世有着啓迪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他收取西戎之地,爲後世秦始皇統一六國提供了較爲廣闊和雄厚的軍事之地,不得不說,他真的很有長遠的目光,因爲在此之前,西周的東進中原就是這樣做的,先征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作爲軍事支持基點揮師伐商,只有先建立起雄厚的戰略空間和軍事基地之後才能夠讀圖謀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另外,秦穆公對晉國的歷代國君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他們既是同盟者,又存在着鬥爭關係。對晉國來說,題秦穆公則是一個典型的外在刺激源,有這樣一個虎視眈眈、時刻覬覦着自己的強敵在,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鬆警惕。這樣的情況下促進了晉國本身的發展,如果沒有秦穆公在,晉文公的霸業也會大打折扣。儘管秦穆公並沒有直接成爲中原的霸主,但是他間接促進了、參與了對中原地區的爭奪,即使他只是獨霸一方,他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關鍵人物,稱他爲春秋五霸之一毫不爲過。
評價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發展秦文化,因爲在當時秦穆公遲遲不能稱霸中原的一個原因就是秦文化是不被其他的文化認同的,他爲了改變其他人對於秦文化的誤解與不看重,所以他就主動引進華夏文化到秦文化當中,西戎文化也爲後來的秦文化做出了貢獻,秦穆公稱霸西戎,爲文化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秦人首先是把自己掌握的比較先進的文化推行到西戎各地,然後又吸取西戎文化中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充實自己,並且加以融合和發展,這一舉措爲當時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秦人的文化經過多次的交流,積極進取的精神深入骨髓,還被當時的一些人稱爲"虎狼之國",其實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秦人的積極進取、敢打敢拼的精神,不過這種精神在當時更多體現的是是急於求成,冒險突進,就如同秦穆公不顧客觀形式,直接率領軍隊進取中原,結果反遭晉國暗算沒得到任何好處。冒進,也恰恰說明了他急切的想向中原文化靠攏,得到中原文化的認同以及發展,由於過早的暴露稱霸意圖,反遭到排斥。
在秦穆公時期秦文化能夠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得益於它融合了多方的文化,能夠達到這樣高的水平也是非常難得的,有目的的文化融合,保留了秦人激揚尚武, 又學到了詩書和禮樂,這樣優雅從容的精神面貌,既能在戎狄地區的支持,又能在中原地區得到認同,這樣的價值遠遠比佔據一方要來的高,稱他爲霸主,名副其實。
參考文獻:《史記》 《左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