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家安在山腰处!福清这个古村落带你穿越清朝....

在福清

有这样一个古村落把家安在山腰处!

石头挨着石头,瓦片连着瓦片,

房屋与房屋相互依偎······

一眼望去

成片成片的老房子

沿山势而建,重重叠叠

古老的村庄,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韵味

令人有时光倒置的错觉

海口镇云光村,在海拔400多米的山腰上屹立了近300年,顺乡间小道深入村庄,一眼就看到一座座古朴的老房子,石头搭建的墙体,雕花的阳台,随意摆放的几盆绿植,陈旧与生机混合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时光积淀的独特韵味。这个静谧的村庄,以一种悠然的姿态等待着我们的探访。

村子里随处可见石头结构的房子、墙体,这几年村民们陆陆续续都在外面买了房子,而村里的老房子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形成一大片的石屋建筑群。

云光村原名“云际村”,缘何取名云际?村里的老者们说,因为先人把家安在山腰上处在云际之间而得来的。这个叫了200多年的村名,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际”与“祭”同音,不甚好听,才更名“云光村”。

和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村名来历的故事一样

村中的每一个古老的物件

也都清晰而静默地记载了云光村数百年的发展变迁

云光村建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村里一户王姓人家找来了他家在乾隆、道光、光绪、民国时期保存下来地契、房契、典当契,破损泛黄的纸上,字迹依然清晰。

听村里的老者说,云光村由杨、王、张、郑等家族组成。在建村之前,这些家族零散分布在山里,后来为了抵御土匪、外村入侵团结在一起而建村。房子并着墙建,一户紧挨着一户,仅依靠狭小的巷子相通,邻里团结,共抵外敌。

古时,村民建房只能靠勤劳的双手,到山上捡碎石块回来砌墙。为了节约建筑成本,人们拼墙建房,村落里5连厝、10连厝的房子并不少见。

云光村村长:100多亩的村子只有东面、西北面、西南面3个开口,只要守住这3个关口,土匪和外族就难以入村。

站上村落的高处环顾,村里的房子颇具特色。没有高高翘起的屋檐,没有精美绝伦的雕梁,没有华丽的色彩点缀,只有安详淳朴模样,石头堆砌的墙顶着年久发黑的瓦,统一的建筑风格,几百年来始终如一。

旧时,为了保家土,村里家道好的人家就会把孩子送下山学武艺,学成之后回乡护村。相传,100多年前村与村之间常有隔阂,郑氏家族的“六子三十六孙”,功夫了得,名声在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得村落的安宁。

在石屋群中,抬头仰望,晴空白云、黑瓦灰墙,大地色的连片传统朴素古民居,衬得天空更加澄澈,几根老香樟树的枝头映入眼帘,蜿蜒入天际,当真是风景美如画!

长久以来,云光村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房前屋后开辟一块小菜园,再养几头生畜、几只家禽,偶尔下山买粮食,过生活足矣

云光村盛产地瓜,山里的露水足,地瓜也格外香甜。每逢地瓜收获的季节,人们就会把地瓜削成片,晒成地瓜干,一部分用于过冬,一部分就运到山下卖。

晴朗的日子,阳光正好,看着丰收满院的地瓜,晒地瓜干的老婆婆露出了笑容。

云光村是个长寿村。静谧的村落,时不时传来老人们爽朗响亮的笑声。走在村里,老人家的身影随处可见,70多岁的老人挑着担子轻巧走过,80多岁的老人还能背朝着天在地里干活……

年轻人都下山赚钱去了,村里的老人们自己照顾自己,老人之间也会互相照料。闲暇时,老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话家常。只有在中秋、春节的时候,下山的人们都归家团聚了,云光村才会热闹三两个月光景。

如果说古老的石屋,

雕花的阳台,

是在用静谧和质朴,

展现云光村数百年来积淀的韵味,

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

以及朝气蓬勃的一代代新生命,

则是在用活力和生机,

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动人魅力。

据了解,每到这个季节,云光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会宰杀牛羊进补,因为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村里养的牛,肉质都十分鲜美。村民告诉我们,这里的牛肉会名声远播,这和云光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坐落在半山腰,山地面积多,所以在云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头生畜,山前山后的草场就是天然的牧场。

村中除了牛羊肉肉质鲜美比较出名外,还有一样出名的特产那就是茶籽油,据了解,茶籽油具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含有多功能性成分,长期食用,具有防癌抗癌等特殊功效。

云光村村民 郑祖金 :这茶油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从开花到结果基本要360天才收下来,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药材用。

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如果你想快速找到福清网

请务必将【福清网】设置为“星标”

附上小教程,爱你们

来源:壹福清

福清网编辑部整理出品,欢迎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