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家安在山腰處!福清這個古村落帶你穿越清朝....

在福清

有這樣一個古村落把家安在山腰處!

石頭挨着石頭,瓦片連着瓦片,

房屋與房屋相互依偎······

一眼望去

成片成片的老房子

沿山勢而建,重重疊疊

古老的村莊,依然保留着原生態的韻味

令人有時光倒置的錯覺

海口鎮雲光村,在海拔400多米的山腰上屹立了近300年,順鄉間小道深入村莊,一眼就看到一座座古樸的老房子,石頭搭建的牆體,雕花的陽臺,隨意擺放的幾盆綠植,陳舊與生機混合得恰到好處,給人一種時光積澱的獨特韻味。這個靜謐的村莊,以一種悠然的姿態等待着我們的探訪。

村子裏隨處可見石頭結構的房子、牆體,這幾年村民們陸陸續續都在外面買了房子,而村裏的老房子就這樣保存了下來,形成一大片的石屋建築羣。

雲光村原名“雲際村”,緣何取名雲際?村裏的老者們說,因爲先人把家安在山腰上處在雲際之間而得來的。這個叫了200多年的村名,直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因“際”與“祭”同音,不甚好聽,才更名“雲光村”。

和村民們口口相傳的村名來歷的故事一樣

村中的每一個古老的物件

也都清晰而靜默地記載了雲光村數百年的發展變遷

雲光村建村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村裏一戶王姓人家找來了他家在乾隆、道光、光緒、民國時期保存下來地契、房契、典當契,破損泛黃的紙上,字跡依然清晰。

聽村裏的老者說,雲光村由楊、王、張、鄭等家族組成。在建村之前,這些家族零散分佈在山裏,後來爲了抵禦土匪、外村入侵團結在一起而建村。房子並着牆建,一戶緊挨着一戶,僅依靠狹小的巷子相通,鄰里團結,共抵外敵。

古時,村民建房只能靠勤勞的雙手,到山上撿碎石塊回來砌牆。爲了節約建築成本,人們拼牆建房,村落裏5連厝、10連厝的房子並不少見。

雲光村村長:100多畝的村子只有東面、西北面、西南面3個開口,只要守住這3個關口,土匪和外族就難以入村。

站上村落的高處環顧,村裏的房子頗具特色。沒有高高翹起的屋檐,沒有精美絕倫的雕樑,沒有華麗的色彩點綴,只有安詳淳樸模樣,石頭堆砌的牆頂着年久發黑的瓦,統一的建築風格,幾百年來始終如一。

舊時,爲了保家土,村裏家道好的人家就會把孩子送下山學武藝,學成之後回鄉護村。相傳,100多年前村與村之間常有隔閡,鄭氏家族的“六子三十六孫”,功夫了得,名聲在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得村落的安寧。

在石屋羣中,抬頭仰望,晴空白雲、黑瓦灰牆,大地色的連片傳統樸素古民居,襯得天空更加澄澈,幾根老香樟樹的枝頭映入眼簾,蜿蜒入天際,當真是風景美如畫!

長久以來,雲光村人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房前屋後開闢一塊小菜園,再養幾頭生畜、幾隻家禽,偶爾下山買糧食,過生活足矣

雲光村盛產地瓜,山裏的露水足,地瓜也格外香甜。每逢地瓜收穫的季節,人們就會把地瓜削成片,曬成地瓜幹,一部分用於過冬,一部分就運到山下賣。

晴朗的日子,陽光正好,看着豐收滿院的地瓜,曬地瓜乾的老婆婆露出了笑容。

雲光村是個長壽村。靜謐的村落,時不時傳來老人們爽朗響亮的笑聲。走在村裏,老人家的身影隨處可見,70多歲的老人挑着擔子輕巧走過,80多歲的老人還能背朝着天在地裏幹活……

年輕人都下山賺錢去了,村裏的老人們自己照顧自己,老人之間也會互相照料。閒暇時,老人們就會聚集在一起看電視、話家常。只有在中秋、春節的時候,下山的人們都歸家團聚了,雲光村纔會熱鬧三兩個月光景。

如果說古老的石屋,

雕花的陽臺,

是在用靜謐和質樸,

展現雲光村數百年來積澱的韻味,

那生活在這裏的村民,

以及朝氣蓬勃的一代代新生命,

則是在用活力和生機,

讓這個古老的村莊煥發出新的動人魅力。

據瞭解,每到這個季節,雲光村裏的大部分村民都會宰殺牛羊進補,因爲這裏優良的生態環境,村裏養的牛,肉質都十分鮮美。村民告訴我們,這裏的牛肉會名聲遠播,這和雲光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坐落在半山腰,山地面積多,所以在雲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着幾頭生畜,山前山後的草場就是天然的牧場。

村中除了牛羊肉肉質鮮美比較出名外,還有一樣出名的特產那就是茶籽油,據瞭解,茶籽油具有“東方橄欖油”之美稱,含有多功能性成分,長期食用,具有防癌抗癌等特殊功效。

雲光村村民 鄭祖金 :這茶油就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從開花到結果基本要360天才收下來,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藥材用。

微信公衆號改版了

如果你想快速找到福清網

請務必將【福清網】設置爲“星標”

附上小教程,愛你們

來源:壹福清

福清網編輯部整理出品,歡迎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