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的話題來自後臺一位讀者的留言,大意如下——

  “曉璃老師,您好。我畢業於一所985高校,自認爲比普通高校要好一些,財務專業背景。因爲自己不喜歡財務專業,同時也不想從事傳統行業,感覺沒有什麼前景,就在一位學長的建議下,投身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這一干就是3年。這3年來,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還是挺高的,但不知爲何始終沒有獲得重用.......

  就在兩週前,我突然通知被裁員,被告知我手頭的業務公司已經做了戰略調整不打算做了,也沒有其他合適的崗位安排給我,我瞬間懵了,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網上投簡歷,之前聽人說過,最近大環境似乎不景氣,我投了幾份簡歷也如石沉大海沒有消息,我回顧過去,好像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經歷,想回去重新做財務,由於沒有任何經驗困難重重......

  一想到我一個985畢業的人似乎就要變成無業遊民了,我恐慌極了,我就想問問老師您,這種情況下我到底該怎麼辦?”

  這位讀者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

  毫不誇張地說,目前很多行業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面對一片荒涼的經濟形勢,很多企業紛紛自斷手足以求自保,作爲員工的我們難道只能“坐以待斃”嗎?

  一、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不知你發現沒有,如今行業的更迭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從2018年6月份開始,全國上百家P2P平臺連續暴雷,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大規模裁員潮;

  2018年8月,美圖公司季度財報收入同比下降5.9%,淨虧1.27億,很快爆出美圖裁員的消息;

  2018年8月,拉勾網前CEO馬德龍離職,隨即爆出拉勾網裁員消息;

  2018年9月,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宣佈,星巴克將做出重大改變,調整公司架構,會涉及高層以上的裁員......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行業浪潮此起彼伏,潮起時,再怎麼良莠不齊都能風光無限。

  潮落時,企業只能自斷手足以求自保,留下一臉懵逼的員工,不知何去何從。

  兩年多前,我在書裏就說過,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危機,源於80%以上的人都缺乏給自己做一個長遠的職業規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等行業潮水褪去,尤其那些價值注水、渾身泡沫的人,將會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這幾乎是一定的。

  事實上,哪有什麼行業能一如既往地輝煌下去,凡指望依靠行業紅利“躺賺”的人,在潮水褪去的那一刻,必然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二、爲何985畢業的學生,依然會面臨失業的危機?

  我國的高校教育目前主要以知識學習爲主,實踐技能教的較少,因此即便985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在職場初期普遍會出現“職業適應”的問題。

  事實上在大學裏,唯有通過主動積極地補充自己的“技能區”,才能在後期找工作的時候給自己增添砝碼。

  如果一個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只是學習了淺層的專業課程,並沒有參加過任何實踐,沒有下意識給自己增加實戰技能,這樣的學生在就業時的就業面就會受到一定的侷限。

  舉個例子來說。

  有的學生懵懵懂懂開始了大學十年的學習生涯,TA從來不曾考慮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並沒有給自己做相應的知識或技能積累,到了就業的時候,這才發現看得上的工作對方看不上自己,看上自己的工作自己又看不上......

  有的學生則不然。

  他們不僅學習專業課知識,還積極積累行業技能。比如時有些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有意識地參加學校和企業的各類開發項目,甚至抓住一切去企業實習的機會,通過實踐參與,人家的技能區滿格,“985”就是一個加分項,能給這個人爭取更好的平臺和機會。

  但如果一個學生從來沒有積累實踐技能,專業課成績也不突出,那麼,TA僅有的無非只是一個“985院校”的空殼,沒有任何其他裝備,也許“985”的光環能給TA一個不錯的起步,但由於實踐能力實在太多,這樣的光環很快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褪去。

  三、想要不被淘汰,一定要早做打算

  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很多財富模型也好或者賺錢套路也罷,由於我們並沒有“脫貧”,所以起到的作用有限,或者說,以我們現在的能力和理解力,無法想象那樣的世界,很多理論不具備落地的條件。

  與其學些不切實際的“屠龍術”,倒不如着眼現實,真正爲自己做些儲備,才能在危機到來的那一刻,不至於特別被動。

  1、學習一門普適性強的技能

  這點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重要了。

  有一門普適性強的技能在身,是應對經濟危機最好的方式了。

  這裏注意有個前提,叫做“普適性”。

  要知道,這個社會有些技能雖然也是技能,但侷限性太大,無法遷移,例如近幾年興起一種專業叫“軌道交通”,聽起來讓人感覺不明覺厲,但說白了就是爲地鐵行業培養和輸出專業人才的。

  這類技能的普適性就很低,如果從業者不想繼續在地鐵行業發展了,後面的職業轉型之路就沒有那麼寬。

  什麼類的技能屬於“普適性”的技能呢?

  有個最簡單的檢驗標準就是兩個問題,即——

  這項技能是很多行業都需要的嗎?

  如果離開這家公司,這項技能到下家公司還能用得上嗎?

  按照這種思路,你比如會計就是一項具有“普適性”特點的技能:製造業垮了混不下去了,我可以轉換到IT行業或房地產行業繼續做會計,唯一需要補充和學習的就是行業知識和賬務處理的方法思路;這家企業倒閉了,也不妨礙我去下一家企業做會計。

  因此,具備“普適性”特點的技能又被稱爲“通用技能”,即,不管換到哪個平臺,都有相應的市場需求。

  除了會計,類似的專業技能還包括:醫護類、法律類、數據分析類、程序開發及設計、寫作,等等。

  我們以寫作爲例。

  寫作這項技能是被很多人低估的一項通用技能,事實上,不論你是想成爲專業的撰稿人還是作家,或者成爲寫作培訓師,抑或成爲牛逼的文案高手,甚或從事自由職業(例如心理諮詢師等),都需要強大的寫作能力。

  因爲寫作的本質是表達和傳播,受衆在不瞭解該產品或作者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文字作品感受到這個產品的特點或你的實力,從而對產品或人產生信任,而信任纔是這個社會中一切活動的前提和根基。

  2、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上升軌道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極爲重要。

  有句古話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

  問題是,寶貝在垃圾堆裏的時候,TA不會知道自己還是個寶貝,以爲自己就是堆垃圾,這種放在職業諮詢的情境中,就是自我認知出現偏差與錯誤,習慣自我否定,看不見自己的價值,這類人的自我價值感和認可感低下,想要進行職業定位,前面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調整認知。

  所以,給自己找一個適合的發展軌道,更是自我負責的重中之重。

  梁寧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說一個點崛起的最快方式是找到向上的面和體,在一定時間內收穫趨勢的紅利。

  簡言之,就是對趨勢的判斷和把握能力。

  要知道,具備前瞻性眼光和思維的人,往往就能迅速崛起,而“提前預知”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項稀缺能力。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又如何做到借勢發展呢?

  三、借勢發展,你不得不知的三點

  1、每個行業或企業都有各自的週期,選擇合適的契機切入

  通常說來,任何行業或企業都有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如果你無法判斷一家初創公司能走多遠,穩妥起見,選擇成長期的企業無異於是最優解。

  現實中你會發現同一個專業畢業的同學,有的在成長期進入一家企業,隨着企業的壯大,個人也得以良好的發展;有的則沒有預先評估,稀裏糊塗進了一家衰退期企業,沒幹幾個月就遭遇裁員的境遇,只能說進入的契機不對。

  2、一個人最好的發展模式是,在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

  要知道,我們從事工作本身就不是爲了享受,工作的第一要義在於,換取足夠的生存資源,解決了生存需求之後,才能談及發展及個人實現問題。

  既然如此,怎樣才能快速地獲得成就感並得以快速的成長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被自己的好惡遮蔽了眼睛;比起好惡,更靠譜的衡量標準是是否擅長。

  什麼是擅長?

  就是“輕而易舉的成功”。

  舉個例子。

  有的說起話來侃侃而談引人入勝,有人說不出來但寫起來文思泉湧,並且文章發在網上會很容易受到他人關注及好評——前者擅長演講及溝通,後者擅長寫作及分析。

  有個來訪者之前就嘗試過很多職業,她發現自己帶團隊能力很糟糕,因爲沒有耐心,總是對下屬發火,但她擅長的卻是一個人進行研究及分析,並且擅長將研究分析的結果用文字及圖形方式表達出來。

  對這種人來說,你讓她走管理道路無異於死磕短板,倒不如讓她去嘗試文案寫作等相關工作內容,後者纔是她擅長的領域。

  3、終身學習

  對於一個畢業三五年的職場人而言,想要在危機到來的時候獲得主動選擇的權利,就必須做到一點,那就是,有拿得出手的的經歷。

  通常說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有所規劃,並尋找到合適的時機和平臺發展,三五年後,這個人會獲得迅速的成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領導能力,甚至已經帶起了團隊了,而你,可圈可點的卻只有三五年前那個曾經閃耀的“985”光環。

  這纔是最可悲的地方。

  危機隨時會來,想要不被淘汰,就要先滅了投機取巧、貪圖捷徑的想法。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無論哪個行業,站在金字塔尖的都不過10%。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無數項你看不到的因素,包括別人的天賦、汗水、蛻變、機遇等等交織而成的結果。

  小時候我們看《動物世界》,你會發現叢林裏能活下來的動物都在不停奔跑,不能有一絲掉以輕心,更不敢有一絲懈怠與放鬆。

  ——這是叢林生存法則,更是職場中殘酷的遊戲規則。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公衆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