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流量獲取是今年下半年互聯網人關注的焦點,但是大概很多人都沒想到,最初爆發的幾款小程序中,會有谷歌的身影。

自從退出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谷歌大概無時不刻都想”捲土重來“。近日,這家以搜索引擎著稱的巨頭公司用一款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佔領了朋友圈“C位”,刷足存在感的同時,還順便激發了身邊一票“靈魂畫手”

比如這樣的蒙娜麗莎👇

或者這樣的美人魚👇

據悉,“猜畫小歌”來自Google AI的一款小程序,這也是谷歌第一款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小程序的界面設計非常簡潔。用戶進入到“開始作畫”的頁面後,系統會給一個詞,例如“路燈”,用戶有20秒時間作畫,在這個過程中AI會根據你的畫不斷地瘋狂猜詞,搭配背景音樂,給人一種“它比你還着急”的感覺。當AI猜出圖畫中的物體時,就會進入下一輪。一輪遊戲過後,用戶的畫作可以保存成圖片,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猜畫連勝次數也會相應增加。你還可以分享有趣的素描圖,並在體驗過程中不斷收集新的題目和圖畫。

據谷歌介紹,開發“猜畫小歌”小程序,是爲了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的人機交互。背後的技術主要是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網絡,由來自Google AI的神經網絡驅動。“谷歌的信念就是讓AI的福祉對所有人觸手可及。通過‘猜畫小歌’,我們可以幫助用戶更好、更直觀地體會和了解 AI。”

爲什麼你的寥寥幾筆AI能讀懂呢?爲啥麪包、屋子之類的題目,用戶剛畫了兩條線,AI就能迅速猜出結果呢?神奇的是,谷歌AI並不是等參與者畫完後再根據整幅畫面來猜結果,在參與者剛剛動筆的時候,谷歌AI就已開始猜了。

谷歌透露,計算機的視覺技術能讓計算機直接理解輸入的視覺信息,由此“看到”這個世界。這一技術既能在視頻通話中識別出你的朋友,以便加上對應標籤,也能幫助識別人類眼底診斷圖像上的早期糖尿病症狀。通過神經網絡技術,一些看起來極其困難的事情,計算機也能處理得非常好。例如,通過粗糙的草圖,就能識別是什麼物體。正因如此,計算機才能“猜出”你隨意塗鴉出的“一團長着耳朵的墨跡”可能是一隻熊貓。

猜測的準確率,依靠對大量素材的訓練。果殼網分析稱,研究人員通過人類塗鴉數據集中訓練神經網絡,讓AI來理解人們在繪製塗鴉時是在何時起筆、走筆方向、何時停筆的。經過訓練的RNN(循環神經網絡)模型接收到人類繪製的塗鴉後,會生成一張類似的新塗鴉。RNN通常用來處理序列數據,在簡筆畫上,序列就是整個繪畫過程。網友因此發現了戰勝AI的方式,加入在作畫時從局部開始,不要一下子畫好輪廓,或添加一些細節進去,就會干擾AI的判斷。

猜畫小歌在本土化上做的很好。換句話說,從界面設計到文案再到詞語的選擇,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真正做到的用戶友好。使用這款產品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文化差異,用戶不會意識到這是一款國外公司研發的小程序。

比如,如果你畫的圖,小歌實在是猜不出來,猜詞的地方會顯示“你畫的是啥玩意”類似這種非常本土化、非常生活化的詞語,也絲毫不顯得刻意。

在詞語的選擇上,也沒見到任何國人生活不常見,在國外卻常見的物品。

總結起來,我認爲,猜畫小歌這次的成功,儘管和傳統的獲取流量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它在很多細節上做的更精細。

相比於砸錢、送福利等粗放的誘導裂變、刺激分享的方式,猜畫小歌在文案上的表現、在內容的呈現,甚至是在UI設計等等細節上都做的很好,而有趣性上的突出也一定程度的彌補了它在遊戲難度上的門檻。

免責聲明:該文章綜合自網絡,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