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附錄六)韓國王家族。

五帝、先祖
(附錄一)

黃帝、
高陽(顓zhuān)、
高辛(嚳)、
摯(zhì)、
放勳(堯)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嫘(léi)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爲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爲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顓頊死後,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下放勳。娶娵訾(jū zī)氏的女兒,生下摯。帝嚳死後,摯接替帝位。帝摯登位後,沒有幹出什麼政績,於是弟弟放勳登位。這就是帝堯。堯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過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讓舜代行天子政務,向上天推薦。堯瞭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配傳給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試着讓給舜。堯逝世後,三年服喪完畢,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裏去卻到舜這裏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纔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虞舜,名叫重華。秦先祖

秦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子孫(窮蟬的女兒),名叫女脩(xiū)。周先祖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tái)氏的女子,叫姜原。姜原是帝嚳的第一個配偶。商(殷)先祖

殷(商)的始祖是契(xiè),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兒,帝嚳的次妃。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爲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所以,黃帝號爲有熊,帝顓頊號爲高陽,帝嚳號爲高辛,帝堯號爲陶唐,帝舜號爲有虞。帝禹號爲夏後,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爲商始祖,姓子氏。棄爲周始祖,姓姬氏。夏代主要家族
(附錄二)
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以上天的名義推薦禹。十七年後舜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爲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爲夏後,姓姒氏。夏禹,名叫文命,黃帝的玄孫和顓頊的孫子。

帝桀在位時,因爲自從孔甲在位以來,諸侯就有很多相繼叛離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傷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桀召來湯,把他囚禁在夏臺,後來又放了他。湯修行德業,諸侯都來歸附,湯就率兵去征討夏桀,夏桀逃到鳴條,最後被後放逐而死。桀對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索性把湯殺死在夏臺,以致使我落到這個下場。”這樣,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湯封了夏的後代,到周朝時,把他們封在杞地。商(殷)代主要家族
(附錄三)商王家族

殷國的太師、少師拿着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紂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的軍隊被打敗,紂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裏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竿上示衆。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的祭祀,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衆非常高興。於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爲後世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稱爲王。封殷的後代爲諸侯,隸屬於周。趙國君先祖

趙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個祖先。吳國君家族

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爲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王季歷之兄。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前473年十一月丁卯,越國打敗吳國。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裏。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自殺而死。宋國君家族

微子開是殷朝帝乙(上圖附錄三之“2”應爲“1”)的長子,帝紂的同母兄。周公借用成王的命令誅殺武庚、管叔,放逐了蔡叔,又讓微子開管理殷地,以繼續殷先祖的事業,並作《微子之命》告誡他,國名爲宋。前282年,齊湣(mǐn)王與魏、楚討伐宋國,殺死王偃(yǎn),滅亡了宋國,瓜分了宋地。西周時期主要家族
(附錄四)西周周王

幽王任用虢(guó)石父爲卿士,主持國政,國都中的人都很有怨氣。虢石父爲人能說會道,喜歡阿諛奉承和貪圖財利,王卻重用他。再加上廢黜申後和除去太子。申侯發了怒。聯合繒和屬於西夷的犬戎攻打幽王。幽王舉烽火徵發諸侯的軍隊,但諸侯的軍隊都不來。因此他們把幽王殺死在驪山下,擄走褒姒,將周人的財物搶掠一空而去。當時諸侯都到申侯這裏來共立從前幽王的太子宜臼,就是平王,以保持周朝的祀統。蔡國君家族

管叔鮮(上圖“愛叔鮮”)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戰勝商朝的紂王、平定天下以後,大封功臣和兄弟。於是把管地分封給叔鮮,把蔡地分封給叔度;並讓二人做紂子武庚祿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遺民。前447年,楚惠王滅掉蔡國,蔡侯齊出逃,蔡國從此祭祀斷絕,國家滅亡。陳國君家族

陳胡公滿,是虞帝舜的後代。周武王戰勝殷紂以後,尋找到舜的後人,找到嬀(guī)滿,把他封在陳國,來供奉帝舜的歲時祭祀,就是胡公。前478年,楚惠王復國,舉兵北伐,殺死陳湣(mǐn)公,於是滅掉陳國佔爲楚有。此年,孔子去世。齊國君家族

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武王平定商紂,成爲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呂尚。前379年,康公死,呂氏祭祀斷絕。田氏終於佔有齊國,到齊威王時,在天下稱強。秦國君家族

晉國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唐叔的兒子燮就是晉侯。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亡晉國後把晉地分割爲三份。靜公成爲平民,晉國斷絕祭祀。楚國君家族

楚國的祖先出自顓頊帝高陽。熊繹處在周成王時代,成王要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於是把熊繹封到楚蠻。前223年,秦國大將王翦、蒙武攻進楚都,俘虜了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曹國君家族

毛叔鄭和曹叔振鐸,也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將叔振鐸封於曹地。前488年,曹伯聽從公孫強的主意,背叛晉國,進犯宋國。宋景公攻曹,晉國不救。前487年,宋滅掉曹,抓曹伯陽和公孫強回宋殺掉,曹國就滅亡了。魯國君家族

周武王把魯地分封給叔旦,同時讓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稱周公。前249年,楚考烈王伐滅魯國。頃公逃亡,遷居到都外小邑,成爲平民,魯國祭祀滅絕。頃公在柯邑死去。杞國君家族

杞國東樓公,是夏代大禹的後代子孫。商朝時其封國時斷時續。周武王戰勝殷紂之後,尋找禹的後代。找到東樓公,封他在杞,以供奉夏后氏的祭祀。 出公十二年死,其子簡公春繼位。即位一年,前454年,楚滅掉杞國。燕國君家族

召公奭和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滅掉商紂王以後,把召公封在北燕。 前222年,秦軍攻取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終於滅掉了燕國。衛國君家族

衛國康叔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託成王之命組織軍隊討伐殷國,殺死武庚祿父和管叔,放逐了蔡叔,並把武庚殷的遺民封給康叔,立他爲衛國君主,居住在黃河、淇水之間,即商朝的舊都殷墟。前221年,秦兼併天下,嬴政立爲始皇帝。前210年,秦二世廢掉衛君,君角成爲普通平民,衛國世系徹底斷絕。鄭國君家族

鄭桓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前375年,韓哀侯滅亡了鄭國,吞併了鄭國。春秋時期主要家族
(附錄五)東周周王家族

平王即位,把都城東遷到雒邑,以躲避戎寇。平王在位時,周王室衰敗,諸侯強大之國吞併弱小之國,齊、楚、秦、晉開始強大,政令往往出於稱霸的君主。前256年,周赧(nǎn)王死,秦昭襄王取得九鼎等貴重器物。之後,東周、西周都被歸併入秦,周從此祀統斷絕。魏國君先祖

魏氏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後代。畢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紂之後,高被封在畢,於是就以畢爲姓。前661年,趙夙駕車,畢萬爲車右護衛,去征討霍、耿、魏,把它們都滅了。晉獻公把耿封給趙夙,把魏封給畢萬。越國君家族

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少康帝的兒子被封在會稽,恭敬地供奉繼承着夏禹的祭祀。君位傳到閩君搖,他輔佐諸侯推翻了秦朝。漢高帝又恢復搖做了越王,繼續越國的奉祀。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魯桓公家族

前711年,魯隱公被殺,魯桓公即位。田齊先祖、國君

陳完(敬仲)是陳厲公的兒子。到齊國之後,把陳氏改爲田氏。前391年,田和(太公和)自立爲齊君。放逐齊康公於海島,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 前221年,秦國進攻齊國。齊王聽從宰相後勝的計謀,不交戰就率軍投降秦國。秦國俘虜了齊王建,把他遷到共城。終於滅亡齊國改爲一郡。天下由秦統一,秦王政建立稱號叫做皇帝。韓國君先祖

韓國的祖先和周天子同姓,姓姬氏。以後他的後代待奉晉國,被封在韓原,稱爲韓武子。孔子家族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hé)。叔梁紇年老時娶顏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們到尼丘山向神明禱告後而得孔子的。前551年,孔子誕生。他剛出生時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戰國時期主要家族
(附錄六)韓國王家族

前234年,秦國進攻韓國,韓國形勢危急,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國把韓非留下,後來就把他殺了。前230年,秦軍俘虜了韓王安,韓國領土全部歸屬秦國,設置爲潁川郡。韓國終於滅亡。趙國王家族

前229年,趙王遷投降。前222年,秦國進兵打敗俘虜了趙嘉,趙國亡。魏國王家族

前225年,秦軍水淹大梁,俘虜了魏王假,終於滅了魏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