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廣東省公安廳研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預警防控工作APP“反詐先鋒”正式上線!該APP暢通大數據服務基層渠道,省市縣所四級公安機關協調聯動,對電詐警情進行快速處置,緊急止付被騙資金,快速關停涉案電話,上門勸阻被騙事主等工作實現“點對點”精準處置、“毫秒級”響應。監管設備同時顯示:所謂的“微信美女”大部分都是“摳腳大漢”。

廣東省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共偵破電信網絡詐騙刑事案件10230餘起,查凍涉電詐“颶風”系列案件資金2億餘元,省市兩級反詐中心共勸阻潛在受騙事主15萬餘人,挽回損失20億餘元,成功爲事主返還被騙資金近8500萬元。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電信詐騙案件,是藉助微信聊天實現的。而且很多都是打着“微信美女”的名義行騙的,在“微信美女”裏,大多都是“摳腳大漢”。

我們爲廣東警方的積極作爲點贊。爲了治理電信詐騙,他們藉助了科技力量,藉助了監控設備,確保市民的安全,實現精準處置,必要的時候登門攔截,勸說市民不要給詐騙人員打款。然而,從電信詐騙的形式來看,除了需要警方的積極作爲之外,還需要反思。爲何“微信美女”多是“摳腳大漢”?“摳腳大漢”何以成爲“微信美女”?

爲了確保網絡空間安全,我們國家目前實施的是“網絡賬號實名制”管理制度。也就是說,不管註冊的網絡賬號是基於哪家平臺的,都必須用真實姓名進行註冊。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能夠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找到“虛擬賬號”背後“真實的人”。註冊微信賬號的時候,需要手機號碼,手機號碼是利用身份證信息註冊的。

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微信賬號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手機號碼,每一個真實的手機號碼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人”。這其實爲微信賬號的管理,提供了便捷的途徑。那麼,我們的微信賬號,何以讓“摳腳大漢”變成“微信美女”?這是監管的問題。

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思路?無論你的微信賬號叫什麼樣的“虛擬的名字”,但是都應該堅持一個底線,那就是微信賬號設置的“性別”必須是真實的。“真實的人”是男性就應該“顯示男性”,“真實的人”是女性就應該顯示女性。而不能讓微信賬號的“性別是虛擬”的,頭像也不應該允許“與性別不符”。在從技術層面來說,這種“真實性別”管理不存在多大難度。依據身份證信息就能實現。

當然,還需要反思的是部分市民的“好色心理”。你不好色,“摳腳大漢”也不會成爲“微信美女”了。

“微信美女”背後躲着多少“摳腳大漢”? 微信賬號的性別,必須實現“性別真實”。

文/郭元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