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紅色文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百餘年的奮鬥征程中積澱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優秀文化結晶,具有濃郁的革命性、深刻的思想性、鮮明的時代性、突出的實踐性。紅色文化是我們培育擔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時代新人的重要育人資源,必須善用之、會用之、勤用之,讓其成爲時代新人構建正向意義世界,獲得全面發展的強大價值驅動力和精神導引力。

堅持歷史思維,牢牢把握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時空脈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佈,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鬥的偉大曆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汲取紅色文化育人力量,必須樹牢歷史思維,從我們已經走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重大歷史時期中準確理解和精深把握以偉大建黨精神爲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既能從空間維度審視同一時期紅色文化樣態呈現的時代境況,又能從時間縱向維度審視不同時期紅色文化樣態呈現的內在邏輯聯結。生成於不同時空、在價值旨歸上存在一定差異性的多樣紅色文化,在爲不同時期培育時代所需的人才這一使命上具有一致性,這就決定了我們可以穿過歷史的時空,畫好紅色文化的育人“延長線”,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的浸潤作用、化育功能。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根本指引,把學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觀融會貫通於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要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不斷回答好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爲何、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何爲。

堅持系統思維,深掘融匯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開展系統研究。統籌研究力量,強化研究規劃,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徵集和研究工作,加強革命歷史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後的思想內涵,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系統思維是重要的方法論,只有堅持系統思維才能從宏觀上把握紅色文化同時代新人培育的內在機理,從中觀上建立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體制機制,從微觀上拿出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的具體舉措。一方面要系統把握紅色文化內容。豐厚的紅色文化內容是培育時代新人最有力的支撐。在百餘年的奮鬥征程中,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爲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從井岡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從抗美援朝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從改革開放精神到北京奧運精神,從塞罕壩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都生動詮釋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是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資源寶庫”。另一方面要促進紅色文化的融會貫通。不同時期的紅色文化既有各自的價值旨歸和精神依歸,又有服從於紅色文化這一整體概念的基本內核和文脈主線。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質效高低也取決於不同時期紅色文化樣態的融通程度,因而,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普遍聯繫觀點,深明紅色文化個體的“點”與整體的“面”參在的內在傳承發展規律。我們要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闡釋,把背後的時代背景講清楚,把文化的深刻內涵講明白,讓既有思想廣度又有理論深度的紅色文化融入時代新人培育的主陣地、主渠道。要優化紅色文化的供給側,爲時代新人培育提供更優質、更多樣、更鮮活的紅色文化內容。

堅持創新思維,有效激活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新質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是永恆的“不變”,時代新人要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擔負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重任,必須具備識變、應變、求變的底氣、志氣、骨氣、豪氣,而這都離不開優秀文化特別是紅色文化的涵育和浸潤。在變動不居的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要爲時代新人培育賦能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能避免落入故步自封的窠臼,也才能適應平視世界一代的成長髮展需求,並能讓自身獲得被深入傳承弘揚的新機遇、新平臺、新載體。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爲開闢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新方式、新路徑,構建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新載體、新平臺提供了諸多契機和無限可能。網絡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加速,促使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和話語體系發生變化,不再侷限於一般的講述、一般的表達、一般的呈現,而可以藉助各類新媒體平臺讓紅色文化的內容活起來、動起來,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牽引力,也可以藉助VR、AR等技術打造虛實結合的場景,提升沉浸感、參與感、體驗感,進而以可親可感的方式走進受衆的內心,觸及心靈、觸及靈魂。我們要加強對時代新人行爲習慣和成長規律的研究,瞭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行爲方式等,提升紅色文化育人的精準性、針對性。時效性。要主動擁抱欣欣向榮的新質生產力,依託新質生產力爲紅色文化發揮育人作用提供新動能,創設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信息技術的多元文化育人情境。

堅持整體思維,協力夯實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資源底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這深刻啓示我們,中國共產黨百餘年的奮鬥征程形成了一座取之不斷、用之不竭的紅色文化“富礦”,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和利用,就能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強大作用。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資源底盤”首先是場域資源。文化是隱性的,但它可以通過顯性場域中的實物呈現出來。承載紅色文化的各類場域資源十分豐富,如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跡)等,雖處於不同區域,呈現一定的分散性,但從整體看這些場域實則構成了以紅色文化爲主線的瑰麗圖景,成爲培育時代新人的厚實基礎;其次是人力資源。文化具有感染力、浸潤性,但它必須依靠人即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文化的育人作用得到更爲徹底地激活和發揮。建優建強對紅色文化有全面瞭解的講授隊伍、對紅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研究員隊伍、對紅色文化育人情境創設有豐富經驗的組織者隊伍,是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重要保障;再次是活動資源。紅色文化育人要依託各類高品質、高品位的文化藝術活動逐步促進價值觀念傳遞、精神品格浸潤、行爲習慣養成,同純粹的內容講授形成協同力,發揮整體育人效應。我們要樹立“化零爲整”的意識,採取“聯動協同”的策略,以共建共享、聯學聯建的方式匯聚育人隊伍合力,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場域創設紅色文化育人情境,創新紅色文化育人方式,提升紅色文化育人質效。

注:本文系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研究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課題:文化育人視域下紅色文化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研究(項目編號:23SCT18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北京師範大學)2023年度開放課題:數字資源融貫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項目編號:BUNSZPXZX23YB06)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貴禮(華中農業大學)

責編:王舒嫺【責任編輯:詹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