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以上内容概括起来说,问题就初在自己技法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功夫不扎实稳固,临摹功夫不到位,也属于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其中有学习书法的方法方面的问题,不善于记字形,找规律,抓特点,也有创作方法上的问题,没有掌握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创作一件书法作品,需要先捡字,也就是要预先看一下创作内容中有没有自己没有临摹学习过的字,或者掌握得不十分到位的字。

为什么离开字帖就写不好字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学习的方法不对。概括起来说,大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技法不娴熟,遇到自没有学过的字,自然写不好。
二是自己独立创作能力不足,不懂得如何借助偏旁部首,按照字帖风格规律组合新的字形。
三是对其中一些虽然临摹练习过,但掌握的不扎实的字形,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四是没有掌握法帖的基本技法规律,对于字帖上没有的字,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从学习方法上看,就是不懂如何才能创作一件合格的书法作品。
创作一件书法作品,需要先捡字,也就是要预先看一下创作内容中有没有自己没有临摹学习过的字,或者掌握得不十分到位的字。对于掌握不好的字,传统的做法是先练熟了再去创作作品,这样的做法没有大问题,但往往是等我们练习好了,可能已经时过境迁。创作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一定要选择没有自己无把握的字。只要其中的字我都可以写好,创作作品自然游刃有余,否则就是捉肘见禁,无所适从。
再者仍然是自己功夫不够的原因,掌握的字形和技法规律不够,不能独立按照书法的基本技法去创作作品,也就是说技法不完备全面,如果技法全面的话 ,随心所欲,就可以写出具有书法艺术品质的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都不是为了创作书法作品而创作的,不过只是日常的记录书写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就写时环境变了,笔墨纸砚的变化和自己过去对照字帖临摹练习时的环境、条件区别太大,同样会出现写不好的情况。比如象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写《兰亭序》同样遇到类似的情况。
这里再谈一个问题,就是背临的问题,如果我们临摹练习书法,对范字不能达到背临的水平,同样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为我们临摹练习时,只是短暂的记忆,基于遗忘曲线的问题,临摹练习不扎实,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忘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临摹时写的感到满意,离开字帖就不行了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字形背下来,牢固的记下来,所以在离开字帖时,就想不起来了,自然不可能写好。如果我们完全记牢了,能够背临不走样了,就是不用看字帖,照样可以写好。
我们不妨做一个试验看看,写一个自己能够娴熟背临下来的字,再写一个自己没有临摹学习过的字,比较一下就明白为什么了。
将以上内容概括起来说,问题就初在自己技法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功夫不扎实稳固,临摹功夫不到位,也属于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其中有学习书法的方法方面的问题,不善于记字形,找规律,抓特点,也有创作方法上的问题,没有掌握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