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7月21日在青島召開,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發表演講。

以下爲演講全文:

大家是怎麼看待和判斷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對中國的國情,對中國的一些政策主張,我們現在來看是不是存在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呢?

第一,中國的經濟是不是已經強大到老二的位置。我們作爲學者,一定要看到我們總量增長的同時,我們的人均GDP,我們的人均國民收入,我們跟美國,跟其他發達國家還有多大的差距,這提醒,我們的經濟學者還要研究怎麼樣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還要研究如何繼續和做大蛋糕的問題。我們還要加大做大做強總量,更重要的是要更加重視追求人均GDP,要追求人均國民收入。

第二,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對我們中國的現階段來說,製造業重不重要呢?特朗普上臺之前我們的主流理論都認爲中國的製造業已經足夠大了,都主張把投資引向海外,引向第三產業,甚至有些主張發展金融,但是實際上製造業的發展還是很重要的。

第三,稅費和營商環境改革的重要性。特朗普大幅度減稅,把一大堆影響投資的政府法規都減掉了,這也是他在推行簡政放權,改善美國的營商環境。目的是什麼?那就是吸引外資,鼓勵資本回流美國。這麼發達的國家爲什麼還要吸引外資?這麼發達的國家爲什麼還要鼓勵資本回流?可是在這之前我們的政策主張呢?我們主張引導一些企業走向東南亞,引導一些企業遠離中國。

第四,中國作爲一個大國的經濟主體,你的發動機應該放在哪裏,是放在別的國家,放在美國?整個中國的生產能力都爲美國生產,還是應該給我們國民生產。世界危機提醒我們要轉向內需,2008年以來我們轉的成功嗎?不成功。爲什麼不成功?因爲我們內需裏我們在控制投資,我們在所謂的刺激消費,經濟學基本原理已經被主流經濟學顛倒了。所以,搞了十幾年,你根本就沒找到真正的動力在哪裏,真正的內需在哪裏?我們還在出臺刺激消費的政策,沒有就業,沒有收入的增長哪來消費,沒有投資哪來的就業,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中國發展的動力不能放在別的國家,因爲你是個大國,它不像新加坡那些東南亞小國。在座的經濟學家應該反思我們自己在過去十多年裏,或者過去我們理論主張裏我們的理論主張是什麼,你真正的經濟學問題搞清楚了沒有,你的政策主張符不符合實際。如果我們從這四個方面中反思一下我們的理論問題,那我們就關注認識到,首先對中國來說,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進入了高質量階段,重視質量是對的,但是高質量階段一定是建立在數量增量的基礎上的,沒有數量的增加,這個高質量就是很難保障的,很難保障這麼大的國民需求,很難保障人均GDP的快速增長,人均國民收入的快速提高。所以,我說經濟增長做大總量還是高質量階段應有之義。所以,我們還是要講發展的重要性,還是要把發展是當作要務,還是要在發展中解決我們的一切問題。所有的改革如果是離開了最終的目的,沒有真正提高人均GDP,提高人均國民收入,這些改革的主義都值得懷疑。如果改來改去改的增長速度越來越低,得到的人均國民收入沒有多少提高GDP,那你這些改革有什麼用?改了幹什麼?爲什麼要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創造更多的財富,使我們每個人都更富裕,這個改革纔有意義。

所以,我認爲我們的經濟學家還需要強調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的重要性。要做好蛋糕,同時也要做大蛋糕,這一點我覺得對我們理論研究來說非常重要。

第二點,依靠什麼來做大蛋糕,依靠誰來做大這個蛋糕這也是這些年來我們理論沒說清楚的。所以,中國經濟面臨現在這些問題其實跟我們理論認識的偏差有關,在這種理論誤會下有很多政策還不到位或者搖擺。所以,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推動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無論是人力資本還是土地要素,還是技術創新,離開了真金白銀的投資都是空的,推動經濟增長的四大要素裏所有的資本投入都得圍繞人力、土地、技術創新進行。所以,我們不要簡單否定投資,不要把投資跟環境污染,跟能源消耗,跟產能過剩,跟重複建設連同起來。我們可以投人力資本,我們可以投資土地改良,我們可以投資技術創新,這都是投資。什麼叫投資?就是增加明天的生產能力,提高明天的生產效率。投資裏存在重複建設問題,存在環境污染問題,這要避免,但也要靠投資去解決。設備的技術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的排放水平也靠投資。所以,經濟增長裏的動力是什麼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把消費看成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三,靠誰來投資,這也是中國非常現實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包括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在講要擴大民間投資,充分利用市場力量,沒錯,但是在市場悲觀的條件下,在整個投資它的特點是一次性投入規模大,回收週期長,這個階段的很多大型投資的時候,民間力量不夠,市場力量不願意進入的情況下,很自然的國有企業和政府在這裏面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千萬要實事求是地充分認識到在中國現階段,在中國社會制度的條件下國有企業和政府在投資裏的重要性。如果這麼一個邏輯成立,金融問題投資的來源怎麼解決,金融的力量怎麼發揮,地方融資平臺怎麼看,就很容易解決,如果沒有這個認識,那我們就會對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對地方政府的利用槓桿,對地方政府的其他一些投資行爲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如果存在不正確的認識我們就會採取不正確的政策,這些不正確的政策就導致地方政府融資行爲得不到肯定,正常的融資渠道得不到解決,那它只能走表外非正常的融資渠道。所以,最後“三去一降一補”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去產能帶來鋼鐵、煤炭等等價格的大幅上漲,去庫存帶來房價倒掛,去供給帶來整個銀行貸款放不出去,地方政府使勁在清理債務。債券市場都在違約。大家想想,這些問題是現在的強監管給我們帶來的嗎?不是。實際上與我們對一些問題存在不正確的認識有關,因爲理論上認識不正確,政策沒有連續性,沒有長期性,就導致了政策的短期化,政策的碎片化。所以,最後導致了我們預期的效果沒達到,最後槓桿供給力反升,成本越來越高,投資的收益率越來越低。所以,整個市場不良率在上升,整個經濟金融的複雜局面更加複雜。所以,我覺得關鍵問題不是政策問題,而是理論問題。我們作爲學者,作爲一個論壇,作爲這個論壇的一個成員,我們一定要把一些基本理論

問題認識清楚才能出主意,否則我們出的主意去會導致的不理想結果。這是我今天在這個場合給大家拋出的一些問題,供大家共同研究參考。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