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中期以後,在經濟富庶的江南,尤其是蘇州、松江,出現了一批專職替人報私尋仇的社會閒散人員。這批不良之徒,結黨成羣,凌弱爨寡,勢不可擋。這些無賴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名震江南的“打手”,又稱“青手”,而打手的組織則稱“打行”。這種組織最初出現於宣德初年,至嘉靖中葉以後,直至明末,此風趨於大盛。

打行所從事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既然號稱“打行”,那麼必須以毆人爲專業。打行中人有時也稱作惡少年,他們羣聚毆人,一人不逞,就呼集同類進行報復,不殘傷他人絕不罷休。

打行中人打人也有獨特的方法,內部轉相傳授,祕不告人。他們打人,或胸、或肋、或下度、或腰背,可以做到定期讓被打者死亡,或者被打以後三月死,或者五月死,或十月、一年死,一般不會出現差錯。時間一久,如果有人以殺人告官,但早已出期限之外,這樣也就不用抵命。所以打行的同黨膽敢跳梁市肆中,爲所欲爲,市民只好“搖手而避之”。

打行有時專門替人扛打。如果某人與他人有仇,打算進行報復,常常可以在暗地裏賄賂打行中人,約好在某一天,在冤家所在或路過的地方,“徉相觸忤”,故意尋釁,如果起而反抗,那麼打行中人就羣起毆之。

其二,誑騙偷盜,專門在街上“撞六市”。有時候,他們碰到鄉下人持物入城做買賣,就設計誆騙,到了偏僻之處就半騙半奪。有時候他們白天在地方上偷盜東西,被人識破,扭送官府,路上剛好遇到打行同黨,就乘機救解脫逃,而扭送者反而受到他們的侮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炒鹽豆”。

其三,打行中人大抵是一些江湖俠少,中間選一些有勇力之人爲頭領,重報復,抱不平。這種無賴的做法,給人猙獰可伯的感覺。但打行中惡少所行之事,有時也極巧慧,每每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據記載,當時有一僧業醫,頗有貲財,但很吝嗇,因而打行中的少年很厭惡他,準備好好作弄他一番。於是,讓一妓打扮成少女前去勾引這位僧人,最後狠狠地敲了他一筆。

其四,打行中人有時又充當闖黨餘孽的打手,參與政治。此時的打手,又可稱爲“青手”。如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北京城,明亡。此時的南京,聞變以後,舉行了一個哭臨的儀式閹黨餘孽也想隨班行禮。於是復社中的一些志土草了一個檄文,攻擊閹黨。閹黨餘孽大爲氣憤,就僱募了數十名“青手"自衛,似乎有侮辱諸生的意思。爲此,復社中徐武靜與張子退二人,各率東陽、義烏的力士戴宿高等,也手執白棒大白天在街上搜索行走,遇到青手,隨即擊逐。因此闖黨餘孽不敢輕舉妄動凌辱諸生,而士氣由此大振。

此外,打行中市井惡少也釆用“行火囤”的方法誆騙財物,武斷坊廂間。

行火囤,宋時稱“美人局”,清代稱“仙人跳”。有一詩專說行火囤之害,引述如下:

睹色相悅人之情,箇中原有真繳分。只因無假不成真,就裏藏機不可問。

少年鹵莽浪貪淫,等閒踹入風流陣。饅頭不喫惹身羶,世俗傳名蔚火囤。

所謂火囤,就是一些奸詐之徒,從世上這種男貪女愛的風情上面,想出一些題目來。他們用自已的妻子,或有時壓根兒不是妻子,而是用娼妓假扮妻子,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一等成就好事,就率領光棍打將進來,詐他錢財。此謂之火囤。

嘉靖三十八年,應天巡撫翁大立到蘇州上任發檄給府縣官員,要求他們捕治打手,嚴加督責反而引起打手的變亂。經過這一次變故,蘇州打手的勢力漸損,但並沒有被消滅。自此以後,打行的勢力逐漸轉移到松江、嘉定一帶。

相關文章